孔雀东南飞

2020-02-09

(5)请两生用一句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包括前面提到的六要素。

参考答案:东汉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与仲卿双双殉情的故事。

(6)本诗共 32个自然段,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学生一起,按照序曲、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理清全诗情节。

[ 板书 ]

序曲: 1 段——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开端: 2—5 段——兰芝被遣

发展: 6—12 段——夫妻誓别

再发展: 13—21 段——兰芝抗婚

高潮、结局: 22—31 段——双双殉情

尾声:第 32 段——浪漫手法,告诫后人

(以上教学环节,为下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研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1 、学生自学思考

(1)本诗主要靠人物对话发展情节,塑造性格。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兰芝的言行描写,分析她的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来看看我们的女主人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2)焦仲卿与刘兰芝相比,有哪些同异处?

(3)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母与刘兄的思想性格有何差别?

2 、学生讨论明确:

(1)刘兰芝是一位美丽、聪明、善良、贤淑、勤劳、能干的古代好媳妇的典范;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知书达礼,举止得体;在家孝敬婆婆,体贴丈夫,怜爱小姑;感情专一,坚贞不渝,有着外柔内刚的性格。

(人物是主题的载体。对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思考,准确把握,随之才能深入理解主题。把人物塑造得越美,就越能体现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也就越能引起人们对这种制度的强烈憎恨。)

(2)焦仲卿与刘兰芝,他们同样忠于爱情,感情专一,同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但在洞察世情上,焦不如刘聪明,刘对封建家长制有清醒地认识,不抱任何幻想,而焦对封建家长制抱有一定的幻想;在反抗封建礼教上,焦不如刘坚决,性格较为懦弱,不如刘刚烈。

(3)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母体现的是封建家长的冷酷自私、专制暴戾和不讲道理;刘兄粗暴贪财慕势,是一个势利小人,体现的是封建家长的庸俗和丑态。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同中有异的比较,以养成其细微之处留心的习惯。)

四、深入探究,领悟文章中心

1 、刘兰芝被驱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讲解:《礼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这篇文言文,因时代较远,学生对封建礼教了解较少,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封建礼教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文章。)

(2)文中焦母遣归刘兰芝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也就是“七出”中的第一条,“不顺父母去”。但刘兰芝的表现真的如焦母所言吗?你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刘兰芝被驱逐的原因是什么?

①先独自思考,再同桌讨论交流。

②课堂纷纷发表见解,无统一答案,言之有理皆可。

(3)关于刘兰芝被驱逐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介绍给大家。你赞同他们的说法吗?为什么?

[ 投影 ]

说法之一:刘兰芝和焦仲卿结婚几年了,没有子女,焦母以这条理由驱逐刘兰芝。在封建社会,因为医疗条件有限,男子在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所以一旦没有子女,人们就会把这种罪过归结到妇女身上。

说法之二:刘兰芝被焦母驱逐的原因可能是“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用现代弗洛伊德的学说来解释就是“母子情结”。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来说就是“集体无意识学说”。从课文中来看,焦母成了寡妇后,和仲卿相依为命,在仲卿身上倾注了所有的情感。焦刘的夫妻情深引起焦母的无意识嫉妒,而且自古以来,中外婆媳矛盾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钱钟书曾在《围城》里写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样久远的历史。”另外曹禺在《原野》里,针对又一个焦母和媳妇金子之间的相互敌视,曾借焦大星之口叹道:“怪,为什么女人跟女人总玩不到一块去呢?”由此看来,焦母的心理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具有普遍性。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