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

2020-02-09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编写意图

一、调查并了解言语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情况,探究背后隐藏的文化和心理现象。

二、了解不同类型的交际语言现象的使用场合、适用范围,以指导日常交际。

教学建议

一、课本中举了三种最典型的交际语言类别,可做的还很多,像“寒暄语”“致谢语”“祝颂语”“抚慰语”“吉祥话”等都可以纳入探究的范围。但无论哪一种,都必须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探究活动,因此,要组织学生展开调查,可以从书刊杂志上统计有关的语言材料,也可以编制调查问卷,到街头随机调查路人的使用情况,比如要调查现代汉语称谓语的情况,就可以参照下表分别调查(有关术语详见“有关资料一”): 

称谓词类别

面称

背称

亲属称谓

血亲关系

姻亲关系

非亲属称谓

代词称谓

社交称谓

关系称谓

职衔称谓

谦称敬称

亲昵称谓

戏谑称谓

名字称谓

如果想调查中西称谓语的不同,只要在表里再分成西语和汉语两类就可以。通过这样的调查,课本中所提到的两种文化背景下称谓语系统的差别也就一目了然了。也只有通过这样的详细调查,才能了解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基本情况,对于其中的一些有意思的问题,也才能有所察觉,比如:对男老师的妻子,我们知道叫“师母”,但是怎么称呼女老师的丈夫呢?恐怕没有一个合适的词语,这种现象很多,语言学家把它称为“称谓语空缺”,如果能再找到一些,说说解决的办法,对学生的实际言语交际能力是有帮助的。

二、禁忌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避讳,有避皇帝讳的,也有避尊长讳的,这一类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比如避讳的例子、折衷的办法等),了解古代避讳的制度,以及背后的等级观念即可。另一类是民俗性忌讳,这样的词语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碰到,有的是一个群体共同的禁忌,有的则是针对具体的场合、具体的人,找一些例子,分析背后的文化心理。

三、委婉语和禁忌语是有联系的,因此可以和禁忌语的考察结合起来,分析应用委婉语是出于什么样的禁忌,委婉语有哪些类别。这两个活动最后都可以形成一个小的综述文章,比如《我们家乡的禁忌语》《普通话中的委婉语》《交际中的言语“雷池”》等。

四、另有一些题目,可供参考:

1.从妇女称谓看古代妇女的地位

2.古代“老师”称谓谈

3.称帝王为何反称其随从

4.有一个谜语:“琴上寄文心,笔端表错意(打一网络称谓)。”如果你经常上网使用bbs,你就会知道谜底是“斑竹”。这个词其实是“版主”的变体,有时候还写做“板猪”。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变体?网络上还有没有类似的称谓语?

5.吉祥话趣谈

参考资料

一、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崔希亮)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首先可以分为面称和背称。面称就是称呼性称谓,背称就是指称性称谓,如亲属称谓的“爸爸、妈妈”是面称,“父亲、母亲”是背称。有些称谓面称和背称同形,如“舅舅、老王”等。

称谓词从它们的交际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以下九个层次: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谦敬称谓、姓名称谓、亲昵称谓和戏谑称谓。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它们在使用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一个恰当的称谓。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