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叙述,写出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也交代了“未成曲调先有情”之缘由。
审美鉴赏
三写演奏构佳篇
《琵琶行》是以三次演奏为主线来结构全篇的。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与景、事与议高度融合了起来。
对三次演奏的描写,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虽不知演奏何曲,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一定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因为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演奏,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二是因为它深深地打动了“惨将别”的主客之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也都是用以烘托琵琶女所弹之曲的凄惨的。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接着转入了对乐曲的直接描写。在描写中,诗人以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使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流,有细到没有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通过如此浓墨重彩的描写充分展示了琵琶女演艺的卓越才艺。以此为基础,诗歌自然转入琵琶女的自述身世。“自言本是京城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当年凭着自己的技艺,确也曾有过许多欢娱,可是,“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最后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而且,“商人重利轻别离”“去来江口守空船”。这一段可谓如怨如诉,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那“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相互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而琵琶女的自述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接着诗人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较为简略,只说声调悲凄,与先前的《霓裳》《六幺》有所不同。同时,诗人又以从侧面写听众“掩泣”和“青衫湿”作结,进一步突出其音乐效果,尤其是“江州司马青衫湿”则使“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更为深远,也更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日积月累
一、学海拾贝
意境
意境,是指诗歌描写某种事物时所表现出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指诗所描写的客观景物。意境的构成要素是情(或意)和景(或物)。要体会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先了解诗歌情与景的三种融合方式: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和因情生景。
情景交融,是情与景的高度统一,如《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与外物已融为一体,难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