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琵琶行并序

2019-12-30

    融情入景,是指情已巧妙地融入景中,表面看,见景不见情,实则景中已蕴涵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表面上描写诗人旅途中所见的六种秋景,实际上这些景物蕴涵着诗人流落天涯的羁旅愁怀。
    因情生景,是指景因情而产生,其特点是先有情,后有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由离情想到别后的凄凉景象。

    二、典题精讲
    1.(XX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指点迷津:营造的氛围,即诗歌有什么样的意境。意境的把握要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分析,“月黄昏”,昏暗朦胧,一般也衬托那种黯然之情,再加上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则更有凄凉之意。
    参考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XX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的思想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体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迷津:(1)诗中第一联是交代事之缘起,二、三两联重在描写自然之景,最后一联重在抒情。而二、三两联中,第二联“闲”与“无丑”带有一定的情意色彩,意境很美。 (2)思想情趣当然要抓住“闲”字,“闲”有闲适、闲逸之意,还要抓住“无丑枝”,看上去都很美,当然是喜爱喽!(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