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琵琶行并序

2019-12-30

    5.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剖析:“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出了她弹奏时的动作和神态,因为训练有素,所以虽是信手弹来,也无不合乎节拍。而心中不尽的悠悠往事和满腔的凄苦之情,都在这“信手续续弹”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真是技艺娴熟,炉火纯青。
    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剖析:“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妙,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听众还是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月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
    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剖析:诗人以这两句话结束了琵琶女的倾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梦”并非偶然,“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辛酸的往事,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琵琶女不由得涕泪纵横,脂粉合流。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剖析: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也正是诗人的写作动机。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当为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已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
    9.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剖析:通过杜鹃啼血和哀猿悲叫两个意象的描写,因景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羁旅在外而想念家乡的心情。下文更以苦酒独酌、呕哑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极力渲染谪居浔阳的痛苦与不幸,同时也与歌女的琵琶仙乐作了强烈的对比。
    1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剖析:最后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所谓“座中泣下”,突出了音乐效果之动人,也上承了第二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唐代八、九品官所穿的官服。作者时任江州司马,是五品官,应着浅红色官服。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己的沦落身份。以诗人泣泪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
    诗句也表现了诗人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艺人的真挚同情。她有可悲的不幸命运,诗人也有被贬出京的遭遇,社会地位虽不同,但在身怀才艺而不被重用以致沦落天涯这一点上是相似的,是相通的。因此,诗人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