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案全套4
2019-12-194.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5.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⑤则仆偿前辱之责 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⑧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⑤⑥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自己的先人地位低下,没人看得起,自己要是犯罪被处死,就像牛身上掉下一根毫毛,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那个社会里,只会被认为是智力穷尽,罪大恶极,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这表达了作者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所作的悲愤的控诉。
b.司马迁说:自己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身体精神都难以忍受,于是他见了狱吏,要“头抢地”“心惕息”。这说明他认为自己不是士人,没有必要去死节。可以委曲求全,苟且偷安。
c.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意在说明受辱者能够在逆境中,知耻后勇,获得成功。
d.司马迁认为自己因为进谏遭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以致世世代代无法洗清。说他极其痛苦的心情常常在肠里转来转去,在家里恍恍忽忽,出门不知道去哪里。每想起这些受辱的事情,就常常汗流浃背,作者借自己受辱的感受间接抒情,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既表现了悲愤和不平,也表现了他忍辱负重、为史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填空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 ”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司马迁,字 ,西汉 、 ,他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分 、 、 、 、 五个部分,共 篇。《史记》被鲁迅称之为“ , ”。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浓厚的爱憎感情融于平实朴素的叙述描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