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方法点拨: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
(六)叙议交融法:
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
1.实例借鉴:
示例11:
人才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是否有人去发现他们。追溯历史,要是萧何不与韩信几天几夜地谈话,他哪里知道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呢?要是左光斗不在大雪之夜微服出访巧遇苦读的史可法,他怎会发现史可法是可造之才呢?要是没有伯乐深入马群调查研究,人们又怎么能鉴别出日行千里的良马呢?
2.方法点拨: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
〖当堂测试〗
1.用意义分析法阐述下列观点(任选一个)
①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 ②只有不留退路,才会更容易赢得出路;
③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2.用正反对比法阐释下列观点(任选一个)
①凡事在于“为”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叙议交融法论证下列观点(任选一个)
①好学出人才 ②欲成大事者先从小事做起
第三课时(审题立意训练)
〖自主预习〗
下列两则材料,自选一则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并填写表格,课堂讨论。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进行多角度审题,填写表格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它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角度 角度一:
老音乐家的择生 角度二:
顾圣婴的择死 角度三:
全面地谈择生与择死
提取观点
二、对课本第90页“写作实践”第二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填写审题表格
审题角度 角度一:
从第一、第二个年轻人的角度 角度二:
从第三个年轻人的角度 角度三:
综合起来全面考虑
提取观点
〖预习反馈〗
〖学习过程〗
一、构思训练
1.交流有关“老音乐家”的审题材料,板书总结讨论成果,并小结多元材料的审题立意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根据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同学间互相讨论启发,修改丰富自己关于“三个年轻人”的构思提纲
〖当堂测试〗
根据自己的构思训练完成整篇作文,并上交批阅。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
〖课时领悟〗
文言复习专题
第一课时
〖名句背诵〗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