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教案
2019-12-10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4.说得好,下面思考:苏州暴动形式复杂,声势浩大,为什么作者仅仅抓住“激于义”来写?
……
因为作者接下来要赞扬五人的这种坚持正义的精神,进而阐述“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看起来文章的选择真是根据中心的表达需要来确定的。作者这样取舍,原来是为下文的议论在作铺垫。
四.作业
翻译课文5—7段。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翻译5—7段,继续进行文言学习,理解正反对比论述的作用。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感受了他们“激于义”的精神,明白了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作者议论的方法。
二.先请同学们听课文5—7段的录音,准备翻译。
……
好,今天我们也要像昨天一样能脱离翻译本进行翻译。
1.嗟夫! 大阉之乱, 缙绅而能 不易 其 志者, 四海之大,
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
有几 人 欤?而 五人 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
有几(个)人呢?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
蹈 死 不顾, 亦 曷故哉? 且 矫诏 纷出,
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
钩党之捕 遍于天下,卒 以 吾郡 之发愤一击, 不敢复
对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
有 株治; 大阉亦 逡巡 畏义, 非常之谋 难于 猝 发, 待
有牵连治罪(的暴行了);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以立刻发动,(后来)等到
圣人之出 而投缳 道路: 不可谓 非 五人 之力也!
当今皇帝即位,(魏阉)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注意词语:
乱:乱政 易:改变 欤:句末语气词,呢 编伍之间:指代民间
闻……之训:接受……的教导 素:平素,平时 以:因为
非常之谋:这里指篡位的阴谋 猝发:马上发动 出:这里指即位
注意句式:
激昂大义:被正义激励,倒装句,被动句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省略句,(魏忠贤)(于)
小结:这段文字赞扬了五人坚持正义的精神,评价了他们的历史功绩。
2.由是观之, 则今 之 高爵显位, 一旦 抵罪, 或 脱身以逃,
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原先)爵位显赫的高官,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时),有的脱身逃跑,
不能 容于远近,而又有 剪发 杜门、 佯 狂 不知 所之 者。
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又有(的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其 辱 人 贱 行, 视 五人 之 死, 轻重固何如哉?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