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战争诗四首 教案
2019-11-25“阴火”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思考和描绘。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的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我”与你在天山城外饮酒,一醉方休,直到夕阳西下,落在热海之滨;你为官公正、清廉无私,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天山郭:天山脚下的城市。或指轮台县,或指交河城,二地均在天山脚下。柏台:即御史台,这里用以点明崔的侍御身份。]
“送君”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临别赠言。诗的十三、十四句,交代吟诗的环境和原由。吟诗是为了为友送行;地点在天山脚下的城郭;时间是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际,触景生情,引起一番对热海的赞叹。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风趣的语言,作了临别赠言:“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侍御大人自京师御史台来边陲视察,尽管您威严如霜,但为这热海般的将士赤心所感化,您那冷若寒霜的威严也会淡薄的。
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当年伏波将军马援只愿战死沙场裹尸而过,班超何必定要活着进入玉门关呢?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取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
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两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战场上英勇杀敌,不让一辆战车逃回敌人的老巢;要像薛仁贵一样,英勇作战,守卫边关。“莫遣只轮归海窟”: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觳……晋人与姜戎要之觳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海窟,原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塞外大沙漠,代指胡人居住之地。 “仍留一箭射天山”: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薛镇守边疆时,“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莫遣:不让。只轮:一辆战车。天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此处泛指边境。]
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诗人在此不仅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而且还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
结构巧解
《从军行(其一)》
前两句描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描摹了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后两句写征人思念妻子,而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