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学案

2019-10-17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徒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而为之记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6、文言句式
①呜呼,亦盛矣哉!(感叹句。既建墓,又立碑,事情够盛大的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②独五人之皦皦,何也?(设问句。通过设问,表达五人的光照日月,引人思考。)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反问句。通过反问,用“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之少,反衬五人的高风亮节。)
④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双重否定句。充分肯定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充满赞美。)
⑤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反问句。对五人“荣于身后”给予充分的肯定。)
判断句一—“是时以大中承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用动词“为”表判断)“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用“……者也”表判断)“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用“……也”表判断)“斯固百世之遇也。”(用副词“固”表判断)“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用“……者,……也”表判断)
被动句一一“子犹记周公之被逮。”(用介词“被”表被动)“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用介词“于”表被动)
宾语前置——“谁为哀者?”(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介词“为”的宾语,提前)
反问句—一“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用“况……欤”表示反问)“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用语气词“……欤”表示反问)“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用“固……哉”表示反问)“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用“安……哉”表示反问)
 7、文学常识
张溥(1601——1640),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字天如,号西铭,太仓(江苏)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四年进士。他曾和同里张采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
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体。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本文又跟一般的墓碑记有所不同,它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做题: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 。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膀,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