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陋室铭   竹石

2019-09-24

    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唐时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问三厅之房。但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禹锡不以为意,反而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山青水秀。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更加恼怒,又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3次。激愤之中,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遂一气呵成,写了—篇《陋室铭》,并请人刻碑立于门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孔子云:何陋之有?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
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 品一品,你认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四、总结拓展
为你的家取个好听的名字。
    
 

竹石
教学目的
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理解作者要赞颂的精神。
3朗读、背诵、默写〈〈竹石〉〉。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图片,解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2简介作者。郑燮:清代书画家、诗人。字柔,号板桥,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
3讲诗。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赞美了石竹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格。
二 学诗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理解句意。
(1) 生交流、汇报。
(2) 师归纳、指导。
2欣赏诗歌。
(3) 这竹长在哪?读出诗句来。
(4) 这根有什么特点?
(5) 这竹有什么特点?说出来。
(6) 这体现了竹的什么性格?
(7) 诗的3、4句表面写竹实则写人,诗人借竹赞美人的一种精神:即不怕磨炼,不畏艰险,不怕粉身碎骨,只要长留正气于世即可的精神。
3背诵诗歌。
四 总结
五 作业
1抄诗。
2背诵、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咬定青山
竹石       立根破岩            坚劲(正直、高傲)
千磨万击
四面狂风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作者生平及在诗歌史的地位。

2、感受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诗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
  教学难点:感受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