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2019-09-12

师:那她想干什么呢?
生: 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因为临别前他们曾有誓言。
师: 所以这段铺张的场面——
生: 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她没有丝毫的贪慕虚荣之意,有的是对仲卿的爱和忠贞,这种爱和和忠贞能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师:当她被遣回家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这岂不破坏了兰芝的形象?
生:兰芝殉情之意早已决定,允婚是假,殉情是真。
生:如不允婚,就会被其兄纠缠不清,说不定还会锁起来,后面的殉情反而难了。
生:如果兰芝不允婚,就没有后面太守家准备迎亲的一节,便达不到抬高兰芝身价,加强悲剧气氛的效果。
师总结:回家后,阿兄以封建家长的身份逼迫她改嫁,阿母又做不了主,她知道诺大的世界已无自己容身之地,决定命运的时刻已经到来,于是她内怀死志,而外示顺从,表面上答应“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从而摆脱家人的提防,得以和仲卿密定死计,并最后达到誓死反抗的目的。正是这种极富人格魅力的倔强和不妥协的个性美使刘兰芝成为古典文学中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兰芝的死是反抗斗争中的高潮,也是她个性美中最灿烂夺目的一点。
(二)探讨焦仲卿的艺术形象
师:与刘兰芝共赴死的焦仲卿,有谁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生:焦仲卿太懦弱,太傻冒了:竟然不敢为爱情挑战封建家长制度,竟然会让自己心爱的妻子“举身赴清池”,自己也竟然“自挂东南枝”!
生: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而焦仲卿却拘谨、懦弱、善良,他爱他的妻子,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时,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棰床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劝她暂回娘家,将来再去接她,但这只是一种幻想,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自杀,甚至把这个计划告诉母亲,兰芝死后,终于以身殉情,但在厅树下徘徊了一阵,刻画出了这个书生的怯弱。
生:当焦母让他休妻再娶时,他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他不复娶既表明了他忠于爱情的坚定决心,又是一种战略上的威慑,希望母亲回心转意。这是除去以自杀外最强有力的威慑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坚决有力的反抗吗?
生:当他与刘兰芝团圆的希望完全破灭以后,“自挂东南枝”,以生命殉爱情,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压迫的无比悲愤和以死抗争的巨大勇气,是放射着灿烂光辉的反抗行动。
师总结:焦仲卿绝不是没有斗争的勇气和行动,也不是不讲究斗争的策略,但他是不可能取胜的,他和刘兰芝的悲剧命运是当时社会决定的,恐怕只有这样理解才能真正体会诗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三)艺术技巧探讨
  师:在“兰芝自诉”、“着装遣归”、“太守迎娶”等情节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些语句改为概括性的语句好不好?
  生:在“自诉”时,兰芝说了“十三、十四、十五”等句,在“着装遣归”一节中,写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及足下、头上、腰、耳、指、口、步态等。“太守迎亲”一节也有大量的重复
师提示:这不叫重复,这是铺陈描写,如果将这些文字概括成“从小受教养,多才多艺”、“着意穿与戴,美丽世无双”,“四处买珍奇,迎亲准备忙”等句,简是简,但是没有神韵了。
师:文中用了哪些比喻?本体、喻体有哪些相似点?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