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词类活用
①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5)特殊句式
①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
(6)找出文中表示“这”的意义的词:
(7)找出表示时代的三个词并解释
①
②
③
第二课时
四、分析文章内容、层次
1、层次与内容
第1段(第1自然段):赞颂革命党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申述黄花冈起义的不朽价值,抒发对烈士沉痛的悼念之情。
第2段(第2自然段):申述未能及时为烈士建碑立传的原因和烈士生平湮没的种种情况,抒发对烈士无限歉疚和深沉的哀痛之情。
第3段(第3自然段):进一步申述革命道路的艰辛,勉励国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事略》,为实现先烈遗志而作出贡献。
2、作者写这篇序的主要目的
作者写这篇序的主要目的是勉励与召唤国人“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为祖国的独立和统一而奋斗。文章最后一句说:“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这句话的着重点是“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为了强调主要目的,作者既从正面论述——“倘国人皆……可传世而不朽”,又从反面论述——“否则不能……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赞扬他们对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与武昌之役并寿 哀悼为革命牺牲的英雄们; 勉励革命党人和全国同胞继承先烈的遗志,共同奋斗,达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目的。 意思密切相联,且逐步推进。
五、讨论问题
1、为什么将目的放至文后?定目的的为什么却用了较大篇幅谈时局和任务?
明确:
2、第一段第一句意在扣题,为什么要用五十多字的长句?
明确:
3、作者对烈士的赞颂之情,主要表现在哪里?
明确:
六、写作特点
1、“痛”为线索,以情贯之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一个“痛”字。文章一开始即写革命党人与民贼相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此为一“痛”,痛悼也。接着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可由于“变乱纷乘”,而致使“黄花冈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七十二烈土“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至且姓名不可考”,“滋可痛已”!此为二“痛”,痛惜也。继而,写“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怎样对得起牺牲之先烈?此为三“痛”,沉痛也。最后,倾吐写“序”的目的,“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情真意切,沉痛悼念也。
2、情溢言表,理盈行间(讨论“思考和练习一”)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结合自然。
§1、抒情为主(记叙、议论)
§2、记叙为主(议论、抒情)
§3、议论为主(抒情、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