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教学设计

2019-07-06

2、“……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在这里,作者把阔人家“吉礼”时的馒头和穷人丧嗣“凶礼”后的丛冢相比拟,吉凶互喻,是悲悯也是反讽,同时又和前文的“人血馒头”这味奇药的意象隐然呼应了。
花掉老栓一生心血和寄寓老栓全部期望的“人血馒头”终于没能挽救小栓的生命,“人血馒头”最终变成了“丛冢馒头”,这里的设喻又蕴含深沉的哲理和复杂的审美旨趣。“人血馒头”是生的希望,也是革命被愚昧扼杀的死的见证;“丛冢馒头”(坟墓)是死的见证,是个体生命终结的标志,而坟墓却又是人的生命、人的灵魂永恒不灭的外在形式。作者把一个革命者和一个小市民的双坟并列在一起,把“人血馒头”艳艳的鲜活色与“丛冢馒头”沉沉的死寂色重叠在一起,就正和主题“药”的双重意蕴相暗合。
3、华老栓“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写出了老栓的小心翼翼和特别的幸福感。终于买到“药”了,这“药”一定能治好自己儿子的病,儿子一定从此好起来,老栓心中充溢着喜悦。但是,这份所谓的“药”到底是谁生命的奉献,老栓却毫不在意,漠不关心。老栓不是无聊的看客,可是他的迷信、麻木和自私的思想与看客没有本质区别。作者借这一比喻展现他的“幸福感”,揭示的内涵却是其愚昧、麻木和自私,表达出对国民素质深沉思索。
4、茶馆在文中的作用
a、连接作用: 连接明暗两条线索。
b、推动情节发展: 由华家引出夏家的故事。
c、展示人物性格: 通过语言、行动等表现人物。
d、揭示小说主旨,浓缩社会现实。通过来茶馆的形形色色的人的语言等,展现了群众的愚昧、落后、麻木,对革命的不理解甚至仇恨,既是群众的愚昧,更是革命者的悲哀,这些均表现了当时旧中国社会现实的真实现状。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