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鲁人教版高二)

2019-07-01

(ppt展示)

1.学生朗读整体感知

2.同桌交流

3.优秀学生点拨字词句

4.学生交流展示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1.学生能自己探究解决的教师不讲

2.优秀学生能帮助全班解决,教师不讲,充分发挥主动性

3.对作品的理解要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

三、

自主探究 ,再次朗读作品,品味手法

1.再次朗读作品,看看都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琵琶行》主要以直接描写主,这首哪些句子是?其他的用了什么手法?赏析你喜欢的诗句。

2.教师肯定学生赏析的精彩之处。

3.总结归纳:

琵琶行: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主要为直接描写(以声写声)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琢磨不多,主要为侧面烘托。直接描写主要是“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声写声,以形写神) (ppt展示)

1.学生再次朗读

2.学生以写的方式赏析自己都喜欢的诗句

3.学生自由交流

这个环节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品味,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实现知识的迁移,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自由谈,教师没必要给过多的限定和否定性的评价。

四、

与“大家”(cctv10)的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

1.与“大家”(cctv10)的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你认为朗诵者哪个地方特别值得你学习?播放朗读,学生品味,再次朗读,感受美感。

(ppt展示)

2.播放视频

3.请学生谈看视频的感想

4.请优秀的学生范读

1.学生欣赏视频,谈感受。

2.朗读好的学生范读。

3.所有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1.故意说“大家”的朗读有不足,让学生不迷信权威

2.在学生充分地品味之后,再展示大家的作品,是避免学生的思路受到压制。鼓励学生的个性。

五、拓展延伸

 

1.初中我们学过刘鹗的《明湖居听书》,里面的音乐描写用了怎样的手法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2.我们模仿学过的诗文,也听一段音乐,用学过的手法写你品味到的音乐美。任选角度,三言两语即可。

小试牛刀:《青藏高原》的风格是辽阔、绵远、高亢、跌宕起伏,富有藏族风味。 试着描写音乐。(ppt展示)

3.播放音频

4.下水作:仿佛是从那遥远的蓝天白云深处飘来一股清新的带有阳光味道的风,让我们感受到豪迈、纯朴和清爽,顷刻间,声音拔了一个尖儿,像直冲云霄的雪山,白云缭绕,透露出神秘与纯净。正在暗中叫好,突然声音趋于平缓,稳稳送出,入耳有说不出的舒畅,如同山涧清泉石上奔流,又如一匹骏马在那辽阔的草原上尽情驰骋,节奏平稳而明快。唱了几句后,又稍有回环,接着又趋于平缓,那舒缓而悠扬的歌声,又像是撑着一叶扁舟出没在起伏的波浪中。接近尾声时,声音又直线扬起,却又极力千回百折,节节高起,大有”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状;又如一只大鹏扶摇直上,向那高空冲去。在那极高的地方,又盘旋了数匝,像排云而上的鹰隼直冲云的深处。这一声唱得四座屏气宁神,正不晓得还会有什么变化,突然一个“原”字唱出后,似遏止的流水畅出,让人有仿佛在温泉湖沐浴完之后一样,有说不出的舒坦。(ppt展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