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鲁人教版高二)

2019-07-01

 

 

1.集体回答《明湖居听书》的手法:通感 以有形写无形。总结写音乐的手法

2.一分钟写作

3.学生展示成果

1.引入刘鹗的《明湖居听书》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诗歌跳到白话文,为下面的写作服务

2.给学生极可能少的限定,充分调动学生

3.创作可以促使更有效的阅读,促进更深入地思考

六作业

1.看课后韩愈《听颖师弹琴》,总结描写音乐的手法,写一篇音乐评论。

2.看朱自清的《歌声》,品味其中写音乐的手法

课后完成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创新之处

1.诵读有利于学生走入作品,这毋庸置疑。传统的做法是一上来名家和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去品味,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因为好的朗读都是基于对作品主题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本堂课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逐步品味,重在学生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发现,在一遍遍品味中,逐步提高。这一点个人感到比较成功。

2.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背景,使这首单独欣赏比较难的作品,学生能很好地把握,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如何调动起所有学生,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写,无异于最有效的手段,苏东坡就说过“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难遇一也,况了然于口与手者”。本堂课让学生写四次:一次是回忆学过的写音乐的作品,评论手法,一次是给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写鉴赏,一次是听音乐当场选角度写鉴赏,一次是课后总结写音乐的手法。尤其是当场听音乐写鉴赏,提升了学生的水平,学生也很感兴趣。

4.重视每位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化的感受。不管是朗读还是交流,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品味思考。合作交流根据题目的难易,采取同桌之间交流,和四人小组交流两种模式。让合作交流尽可能的高效。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1.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 2.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