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

2019-06-01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并背诵文章最后一部分
⒈理解字、词、句,翻译全文
注音
蔺(līn) 袒(tǎn) 瑕(xiá) 睨(nì) 镬(huò)  渑(miǎn)  缶(fǒu)  怿(yì)  驽(nú)  刎(wěn) 缪贤舍人(mīào )   臣愿奉璧往使(pěng)   使其从者衣褐(yì)  请奉盆缶秦王(fèng) 引车避匿(nì)  臣等不肖(xiào)  卒相与欢(xiāng)
解词
拜为上卿:古代授与官职叫拜。
    闻于诸候:闻名、出名。
    遗赵王书:送给。
    患:忧虑、担心。
    示:给人看。
    睨:斜着眼看。
    辞谢:婉言道歉。
    佯为:装作。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汤烹煮。
    靡:倒退。
    拜:向别人进酒或献礼。
宣言:扬言。
已而:过了些时候。
不肖:不才。
鄙贱:见识短浅。
古今词义辩析

    难句翻译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蔺相如说:“秦国用(十五)城求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给了璧,如果秦国不给赵国(十五)城,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译: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着眼睛看殿柱,(样子好象就)要把和氏璧砸到殿柱上。秦王怕他把和氏璧砸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砸璧),召来主管官员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之,归璧于赵。
    译:蔺相如估计秦王即使斋戒,(也)一定违背约定不把城池赔偿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化装成老百姓,揣着那块璧,从小路逃跑,把璧送回赵国。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译: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好的大夫,出使能不受诸侯欺辱,(就)任命他做赵国的上大夫。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译: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去,估计一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三十天还不回来,就请允许我们拥立太子为王,用来打消秦国要挟的念头。”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