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

2019-05-23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抓住别人的一点,而不管人家的其他方面;追究人家的过去,而看不到人家的现在,提心吊胆地只怕别人有了声望。这不就是对别人求全责备吗?这就叫做不拿(对待)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嫉妒。懈怠的人,就不会有上进心;而嫉妒别人的人,却又深怕别人有所造就。我曾经试验过。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好人。”那些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说出愤怒的话,懦弱的人就一定面带怒色了。我还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不是好人,某人不是好人。”那些个不应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说出高兴话,懦弱的人就一定喜形于色了。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指望着名誉显畅,道德推行,真是难啊!
打算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人,听到我的话并牢记在心上,国家大概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二)拓展阅读
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也。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shí)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时下邳有苗海潮,亦聚众为盗,伏威使公祏谓曰:“今同苦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则不患隋军相制。若公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可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雄雌。”海潮惧,即以其众归于伏威。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率兵讨之,伏威与战,阳为奔北,引入葭芦中,而从上风纵火,迫其步骑陷于大泽,火至皆烧死。有海陵贼帅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而轻之,遣使召伏威,请与并力。伏威令公祏严兵居外以待变,亲将十人持牛酒入谒。破阵大悦,引伏威入幕,尽集其酋帅纵酒高会。伏威于坐斩破阵而并其众。由此兵威稍盛,复屠安宜。
宇文化及之反也,署为历阳太守,伏威不受。又移居丹阳,进用人士,大修器械,薄赋敛,除殉葬法,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无轻重皆杀之。太宗之围王世充,遣使招之,伏威请降。封吴王,赐姓李氏。
武德四年,遣其将军王雄诞讨李子通于杭州,擒之以献。又破汪华于歙州,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寻闻太宗平刘黑闼,进攻徐圆朗,伏威惧而来朝,拜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留于京师,礼之甚厚,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以宠异之。辅公祏之反也,诈称伏威之令,以绐其众,高祖遣赵郡王孝恭讨之。时伏威在长安暴卒。及公祏平,孝恭收得公祏反辞,不晓其诈,遽以奏闻,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贞观元年,太宗知其冤,赦之,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