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

2019-05-23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其同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后世无及焉
(2)其用不足称也。
(3)强者必说于言
(4)得吾说而存之。
★参考答案:(1)及:比得上。(2)用:本事、才能(3)说:通“悦”,喜悦。(4)存:记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2)今之君子则不然
(3)必其人之与也
(4)怠与忌之谓也
a.两个“然”不同,两个“与”不同
b.两个“然”相同,两个“与”不同
c.两个“然”不同,两个“与”相同
d.两个“然”相同,两个“与”相同
★解析:前“然”是词尾,“……的样子”,后“然”代词,“这样”;前“与”名词“同党”“同类,后“与”连词“和”。
答案:a
10.对选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君子责己重而周,待人轻而约;今之君子恰恰相反。
b.今之君子责人详而待己廉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怠与忌)。
c.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d.韩愈将变革社会风气的希望寄托在“作于上者”身上,反映出他消极悲观的情绪。
★解析:“反映出他消极悲观的情绪”错
答案:d
11.翻译下列句子。
(1)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2)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参考答案:(1)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2)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参考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