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沈从文小说的文字之美,进而体味其所营造的意境美和小说中层现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今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仅文学著作就有三十多种。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八骏图》、《月下小景》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阿丽思中国游记》等。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而最有特色的作品,则是反映湘黔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民情。作者说:“笔下涉及社会面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分乡村的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特征。”他善于以清新、优美的文笔抒写青年男女的细致感情,以写人性美人情美为创作的极致,其主要作品均以家乡沅水流域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特殊的一角。写于一九三四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小说叙述了一个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小说里只有平凡的人、平凡的梦和平凡的坎坷,几十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其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是一幅充满浓郁乡风乡情的风俗画卷;第二,它是一首人性美、人情美的赞歌;第三,它是一曲富有神韵的“爱”与“善”的挽歌。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人物可爱,是沈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所有的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读书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或语段。并与学生共同研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文中集中写景的共有4处。它们都是夜景,而且都有着温柔、美丽和平静的特点。这些描写既为文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环境,又使得人物的活动和美丽、平静甚至于有些单调的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为翠翠性格的形成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另外,这些景物都是冷色调的,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较好地烘托了气氛。
3。理清小说的情节,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边城》的情节虽很明快,但因为课文节选部分矛盾并不激烈,所以不需要严格按情节结构去分出什么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关键要善于捕捉翠翠的心理变化。
(1)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请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忍受不住”。
翠翠长大了,她觉得眼下的生活太平凡、太单调,她向往一种新的但又说不清的生活。她要坐船离开,让爷爷到处找她,但她又不能预见这种改变将会给她带来什么,所以她又被自己的这些“胡思乱想”吓怕了。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所以她才会哭,才会觉得“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