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学案

2019-03-26

时代背景:冯梦龙性本倜傥不羁,又怀才不遇,更加放浪形骸,涉足青楼歌舍,使其较多接触平民,熟悉他们的艺术情趣和思想感情,为创作“三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故事发生在万历年间,素材取自宋懋澄《九 集•负情侬传》。
(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
谋篇立意:小说通过描写京城教坊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名妓杜十娘追求真挚的爱情,却被富家公子遗弃饮恨投江的悲剧故事,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的罪恶,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杜十娘寄予极大的同情与赞美,对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及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给予了无情揭露。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开端(开头……义重如山义更高):写李甲进京与杜十娘相遇,二人情投意合,终日相守。
第二部分发展(再说杜妈妈女儿……个个垂泪而别):写杜妈妈妄图拆散李甲和杜十娘,杜十娘帮助李甲筹集三百两赎身银子,辞别京城回乡。
第三部分再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与公子携手下船):写李甲在回乡途中偶遇孙富,孙富看中杜十娘美貌,巧言挑拨,并用千金赎买杜十娘。
第四部分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一旦葬于江鱼之腹):杜十娘已知李甲将自己卖与孙富,怒斥李甲和孙富,投百宝箱于江中,自己也投江而死。
第五部分结局(最后一段):写李甲郁成狂疾,孙富死去。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写作特点: 1.人物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个性鲜明。本文描写了京师名妓杜十娘的爱情悲剧,着重写了杜十娘、李甲和孙富几个人物,作者将这些人物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使得人物性格鲜明。如杜十娘,开始就揭示出李甲和鸨母的矛盾,引出十娘对鸨母的斗争,提出了赎身的问题。又从赎身的问题中引出柳遇春的活动。从柳遇春这个人的语言行动中间接表现出来对杜十娘的赞美,杜十娘的聪明勇敢和对幸福的热烈的追求,主要是从她计赚鸨母,拿私蓄作赎身费,以自尽要挟鸨母应允这一连串向鸨母作斗争的事件上表现出来……文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就是这样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步被揭示出来的。
2.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本文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在情节的安排和组织上精心策划。使人物间关系、人物性格都能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步表现出来。情节曲折有致,真实可信;故事一波三折,感人至深。通过杜十娘的爱情故事,描写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扣人心弦,极具艺术感染力。
3.细节描写,突现人物。作者善于用富于特征的细节描写刻画杜十娘的性格。如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妻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是吃惊,等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之意讲明后,她只是“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自私者的龌龊心灵,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在杜十娘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时候,作品出现了一段关于她“用意修饰”的细节描写。显然,这是极其深刻地表现她勇于承担不幸,表现她别有打算而又不使别人识破她的想法,表现她郑重其事地做最后一次梳妆以告别人世的心情。这些更突出地表现了她的坚毅不屈和有胆有识。……文中多处运用细节,将人物性格由外至内地呈现出来。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