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过秦论

2019-03-17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是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对于文言虚词,一般要求重点掌握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掌握这18个文言虚词也是高考考纲的要求。
    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是指在阅读文言文材料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识记与辨别,而不是凭空列数哪些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考查中,除侧重于语境意义的辨析外,还强调根据语感判断。一般不考查语法理论。
    虚词考查的题型一般有:①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②在题中给出示例,要求找出与示例相同或不同的选项;③把文言虚词放在对文意的把握中来考查。另外,在考查中,还常会把某一虚词的用法与课内的用法结合起来,以体现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体现对学生迁移能力的考查。
    在具体解题时,首先要了解每一虚词各自的用法;其次要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思考的角度,然后根据原文的上下文推断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二、典题精讲
    (XX年高考江西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别。四个选项中每一选项考查一个虚词,每个虚词选用两个句子,其中一句来自考查文段,另一句来自已学过的课文,这是高考试卷中的定型题目,几乎年年考到。本题中a项的前一句稍难,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思考辨别,其余七句话则相对比较容易。具体分析如下:a项中“向取白衫,且止之也”,联系前文看,前文是讲唐临要外出吊丧,让家僮回家拿白衫,家僮误拿了别的衣服,唐临知道后,就很宽容地对他说,“今天我呼吸不顺,不适宜哀悼哭泣”,紧接着就说“向取白衫,且止之也”,由此可知“向取白衫,且止之也”的意思为: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且”即“暂且”的意思。选项中的另一句“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出自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且”的意思为“将”“将要”。其他选项的几个虚词,稍有语感即能辨别,b顶中的两个“也”都表判断语气;c项中的两个“因”都可译为“于是”“就”。d项中的两个“以”都可译为“因为”。这三项中的课内句子分别来自《报任安书》《鸿门宴》《陈情表》
    答案:a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