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练习:
1、布置写作内容
①以“我心中的暖暖”为题,写一首小诗或小散文
②根据探究内容,从一个方面写一篇鉴赏性的小短文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
如果课堂时间不足,作业可留在课下完成。
五、总结
秋天走了,一切走了,但有暖暖伴以晨昏,遂觉万物随身而在。走了的真的走了吗?留下的又是怎样的存在?讲过了就真的讲完了吗?诗的不尽韵味在我们的体验中不断发酵,历久弥醇。读诗使人聪慧,每一次读诗都会给你带来新的发现,哪怕是一首很久以前读过的诗,也会因为你的经历你的参与而呈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面貌。愿同学们热爱诗歌!
《秋歌——给暖暖》教学反思
《秋歌——给暖暖》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作者是中国台湾诗人痖弦。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想主要贯穿新课改的两个理念: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是建立单元整体和学科整体的观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这堂课我以学生的三个主要活动贯穿始终:朗读,合作探究,写作。其中,合作探究是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朗读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写作是合作探究的书面整理。
在朗读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除了要求学生带有感情的诵读外,我还要求个别朗读的学生在朗读前能将他对这首诗情感的理解及表达的方式阐述出来,读过后再请其他学生就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在朗读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哀而不伤。在秋天令人感伤的情调下,“暖暖”的出现给生命带来一抹亮色。最后全班齐读,完成朗读这一鉴赏诗歌的首要步骤。
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后,进入品味鉴赏的环节。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讨诗歌的语言、意象、主题。每个大组再分两到四个小组不等(根据班级人数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探究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探究结果,一个大组发言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补充总结。
因为学生的探究总结是以口头形式呈现出来,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系统的认识,所以最后以课堂写作小短文的形式帮助学生并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建立单元整体和学科整体的观念。一堂诗歌教学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不可能将有关这首的所有内容都表现出来,甚至有时受学生认识水平和课时的限制连一首诗最主要的特色都不能讲全,这就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建立单元整体和学科整体的观念。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选修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整体特点和学会鉴赏现代诗歌。这堂课我让学生亲自“下水”试试“这条河”的深浅和自己的水平,充分打开鉴赏思路,体验自由驰骋的乐趣。这就是我这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至于学生的鉴赏角度不够全面、鉴赏程度不够深刻,则完全可以通过整个单元甚至整本书的教学来逐步完善。
在这次新课改开放周的活动中,按照这样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基本完成了《秋歌——给暖暖》的教学任务。但是无论是最初的设计还是具体实施的过程,都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挥之不去,可以说我是在极为矛盾的心情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现将这种种矛盾记下,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