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作品篇目:
《燕歌行》、《别董大》
阅读作品篇目: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其九、《蓟中作》、《封丘作》
第三节 岑参及其诗歌
1、生平(715—770):祖南阳人,出生湖北江陵。岑参出生世家,曾祖父(文本)、伯祖父(长清)、伯父(羲)皆以文至宰相。岑参言“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感旧赋》)岑参父官至刺史,早卒,他以苦学而登进士第。官至嘉州(今乐山、峨眉)刺史,世称“高嘉州。”岑参曾入高仙芝、封常清幕府作判官(由节度使、观察使等自己选择官吏以备差遣,非正式官)。与高适不同的是,岑参缺少对功名的积极追求。他去过很多地方,且有的地方为传统士大夫到所未到,见所未见(如安西、北庭都护府)。
2、创作:岑诗的艺术个性极为明显,他是盛唐李白之外的又一位优秀的浪漫诗人。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岑参以“好奇”之眼看奇丽独绝之景,他笔下的景色最神奇、最具特色。代表作《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的边塞诗奇丽壮美,富于浪漫主义激情,也不乏浪漫手法。他善于写奇丽壮美的西北边塞风光,如火山、沙漠、雪海、草原、狂风等,然而这些奇特壮美的自然现象又常常构成艰苦卓绝的环境,形成对军旅生活的考验。而诗人又极善于把边关将士放在这样的考验中,突现他们的豪情壮气。边疆环境的恶劣,边陲生活和战事的艰苦,有力地衬托出戍边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人善于使用夸张、比喻等浪漫主义表达方式,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析:
内容歌咏白雪——奇;送别——情韵。艺术:写景奇特——风奇、雪奇、冷得奇传情别致——春风、梨花、乐、饯行,送别的温暖与热烈;愁云、寒、雪,送别的愁思。
岑参、高适比较谈:
岑参与高适都长于写边塞诗,且都具有豪迈雄壮的风格,又都长于七言歌行体。但二人又有许多不同。仅就二人的边塞诗而言,高偏于悲壮,岑偏于奇丽;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高诗浑厚质实,岑诗瑰奇俊峭;高富于现实关怀,岑长于浪漫想象。大抵就思想而言,高深于岑;就艺术而论,岑美于高。
殷璠《河岳英灵集》: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朝野通赏其文。”岑参“语奇体隽,意亦造奇。”明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元陈绎:高适“尚质主理”,岑参“尚巧主景”。尚质,叙事质实、语言质朴,主理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尚巧,立意巧(如雪中送别),构思巧(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主景,重在写景。(《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中华书局,《高适集校注》 陈铁民、侯忠义 ,上古出版社)
精读作品篇目: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作品篇目:
《碛中作》、《赵将军歌》、《逢入京使》、《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第四节 王昌龄等诗人
1、王昌龄(约690—755)。曾为江宁(今南宁)丞,世称“王江宁。”又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世称“王龙标。”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今存诗177首,以七绝为主(75首)。其诗负有盛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尤其七绝,明王世贞说他可以与李白争衡,列为“神品”,称为“联璧”。或称“七绝圣手”、称“开天圣手”。其诗题材主要有闺怨(宫怨《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边塞、赠别。《出塞》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其七绝的艺术技巧:善于捕捉刹那间或听到、或看到、或感到的东西入诗,启发读者的联想。如《闺怨》,女子言妆登楼欣赏春景,在看到柳色的刹那间,她感到了自己的孤独,便引起幽怨之情;又如《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征人独坐戍楼,忽然羌笛声传来,便引起他无法排遣的思家之情。构思精巧、新奇。起句往往高昂,虽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但多神妙、不凡。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琵琶起舞换新声”、“大漠风尘日色昏”。到第三句,又往往另辟蹊径,翻出新意。如《出塞》(其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之后,不写征人思妇的愁思,而一转,“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隐约讽刺了今无良将,深化了题旨。风格劲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