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数》教学设计

2018-12-22

                             分数           实数
                                    无理数         复数
                                            虚数
    3.教师总结:这张作者思路示意图其实就是数的发展史,作者是按数的发展史来安排行文结构、进行“说数”的。
    那么作者到底是怎样将这个“数”说得准、说得好的呢?他“说数”的语言都注意了些什么呢?首先我们从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特征角度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板书“准确性”)
             
三、分析文本(准确性、生动性)
    (一)文章的准确美(是非抢答环节)
     1.竞赛规则:全班按座位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题目公布后,各组成员若有知道答案的,立即站起来回答,不用举手,谁答得快谁拥有答题权。要求不仅答对是非,更要在文章中找出理据。每组基准分为一百分,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一题扣十分。
     2.抢答题:
①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
     ②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③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和创造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④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⑤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⑥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
     ⑦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⑧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
     3.答案:  (主要让学生动口说,教师只起到从旁指点和拔升之用。)
     ①错误。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②错误。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总结:“可能”与“恐怕”均是表示“估计、也许、大概”的副词。如果少了课本原文的这两个词,意思就变得绝对化,完全不容质疑了。在科学小品中,经常出现表示时间、范围、可能等的副词,如“往往”、“有时”、“一般”、“可能”、“绝对”、“根本”等。有时说话斩钉截铁,很肯定;有时话说得很灵活、有分寸。这些词恰恰显示了科学小品行文的严谨与准确。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