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李商隐诗两首

2018-12-01

审美鉴赏
    1.《锦瑟》:多用典故意蕴深
    “庄生晓梦迷蝴蝶”借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许多美好的情境;“望帝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无限伤感,亦表达殷切的思念;“沧海月明珠有泪”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其凄寒孤寂的感伤;“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一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了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2.《马嵬》:对比之中见讥讽
    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危今安的不同处境的心情跃然纸上。
    颈联中“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可在“此日”“六军”哗变不发之时,结果又是如何?“当时”与“此日”形成强烈对比。以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来概括对照“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会有“此日”的离散?通过对比,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
    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多么可悲!可怜!又可叹!
    总而言之,诗歌正是通过对比来表明其中的讥讽贬责之意的。

日积月累
  一、学海拾贝
    用典
    用典,即用典故寓意,通常是指在诗文中运用有关的历史故事或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语句来表情达意。
    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泊秦淮》)中的“后庭花”便指南朝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此曲多喻亡国之音,作者用以告诫晚唐统治者。
    又如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一曲:“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曲中“碧云天,黄花地”便是由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化用而来的。
    用典,可以使诗文简洁而意蕴深广,让读者猎取更多的审美情趣。

    二、典题精讲
    1.(XX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牗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指点迷津:“知音”,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当初俞伯牙弹琴无人能解,后遇钟子期,伯牙将高山的情思注入琴弦时,子期即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伯牙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子期又禁不住地叫道:“汤汤乎若江河!”
    答案:为拂绿琴埃。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