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教案

时间:2025-04-05

李商隐《嫦娥》赏析(精选11篇)

李商隐《嫦娥》赏析 篇1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一】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查看全文

《李商隐诗2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查看全文

《李商隐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查看全文

李商隐《嫦娥》赏析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一】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查看全文

李商隐及其《无题》

 

              西南师范大学2002级函授班学生

 毕业论文
 
 学历层次:2002级中文班  函授站点:奉节招办  姓名:杨孝平  学号:021031321212
 
 论文题目:《李商隐及其〈无题〉》
 
 指导教师:李达武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2005年    月     日
 评审小组意见:
 
 
 
 
 
 
 
 
 
 评定成绩:            评审组长签名:           2005年    月      日

 
 内容摘要:
 
一.概括介绍李商隐。
二.李商隐的生平介绍。
三.李商隐的地位。
四.李商隐诗歌的成就及特点。
政治诗。
咏史诗。
爱情诗特别是他的“无题”诗。
五.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六.李商隐诗歌的地位及其影响。
七.个人感受及见解。
八.归纳中心论点。
九.附录。

查看全文

李商隐诗两首(精选10篇)

李商隐诗两首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参阅《第二课堂》)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