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2018-07-31

    7 . 正确理解本文中的繁笔写法。
    按照常规,议论文中应以议为主,叙为次;叙为简笔并为议服务。但本文中“叙”的成分占绝对优势,     “议”的比重却很小。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叙”忠实地为“议”服务。本文先详叙史实,最后从这些铁的事实中归纳出中心论点,给人以水到渠     成之感。如果没有前四段所叙内容作为基础和根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恐怕“千呼万唤”     也难“出来”。
    “叙”中寓议。如果我们边诵读边体味的话,就不难明白,作者在叙述史实的过程中,时时流露出自己     的对秦之过的鲜明态度棗对一向奉武功而不讲文治,一味使用暴力而不施仁政的做法是否定的、反对的。因     此对文中用繁笔叙事迄今无人责难。
    8 . 文化常识。
    “叩关”的“关”,系指函谷关。
    “因河为池”的“河”,是指黄河。
    “山东”的“山”,是指山。
    战国四公子:魏信陵君无忌、齐孟尝君田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
    九州:兖 ( yǎn ) 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九州”亦可用来代称中国。
    “百越”,也叫“百粤”。我国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故称“百     越”。
二、学海导航
【 学法指要 】
    1 .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②余威振于殊俗 振通震
    ③合从缔交 从通纵
    ④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
    ⑤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⑥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2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1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承接
    ( 2 ) 因遗策 沿袭
    ( 3 ) 东割青腴之地 肥沃
    ( 4 ) 西举巴蜀 攻取
    ( 5 ) 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 6 ) 乐毅之徒通其意 沟通
    ( 7 ) 践华为城 踏
    ( 8 ) 逡巡而不敢进 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 9 ) 追亡逐北 逃亡的人,败兵
    ( 10 )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边防
    ( 11 ) 焚百家之言 意为言论,此指书籍
    3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     外。
    提示:在那时候,商君辅佐他,国内确立法度,从事耕种和纺织,修制防守和出战的器械,对外推行连     衡之策而使诸侯自相争夺。于是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