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
概括要点对黑塞的了解,对现实生活中阅读经典情况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但那些都无法代替我们对文本的阅读,唯有认真阅读文本才能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才能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认识。1、认真阅读课文,并将每一小节的中心句圈画出来。2、课堂交流阅读成果,明示自己圈画的语句。其他同学可以发表不同意见。对作家思想的认识,对作品内涵的把握,最终必须落实到文本阅读上。试用本对课文的压缩为课内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要舍得化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研读文本,以纠正教学实践中重拓展阐发轻文本阅读的倾向。点评警句深化认识1、只有将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把阅读引向深入。教师以典型语句作例子,进行精当点评,示范带动。2、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话要说。3、对学生的看法要进行及时恰当的点评。1、找出一句你感受最深的话,在课本上作眉批,写出自己的认识。2、课堂交流看法,要言简意赅。3、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在质疑切磋中深化认识。1、眉批可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又发挥了课本大开本多空白的优势。2、创设全方位互动的教学环境,实现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提出问题拓展引伸在学生点评质疑的基础上,教师要居高临远,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把阅读引向深入。1、黑塞认为真正的阅读“必须读杰作”。什么能称得上经典和杰作?该怎么阅读?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和当代作家周国平给出了很好的解释。2、面对享乐和时髦读物的诱惑,让人很难取舍,生活中的我们困惑重重。“荒原狼”哈立•哈勒尔也许能使我们更多关注自身的精神成长。3、作者认为阅读没有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答谢词给出了答案,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也是最好的证明。4、读书是寂寞的,一如作者阅读歌德的《亲和力》,读书又是快乐的,陶渊明的欣然忘食,王国维的蓦然回首,也只有潜心阅读的人才能够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敢于和老师争论,大胆展示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看法不能代替教师的认识,学生的发言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教师必要的讲解既体现了其主导作用,又可以将文本阅读推向更高境界。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课外自学一篇黑塞的诗歌、杂文或小说,并写出500字的评论。在随笔本上完成。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可以将阅读成果固化,可以将阅读引向更高层次。思路点拨“问题探讨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关键是问题设计要有引领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解读文章内涵;要有激发性——发掘学生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查漏补缺,破疑解惑,给学生阅读提供有效的帮助。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阅读文本,自我发问,初步探讨。2、课堂交流,诘难对答,深入探讨。3、回归文本,品味语言,细致探讨。4、关照现实,回味反思,深入探讨。练习举隅1、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2、作者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也有人说:有知识不见得有文化,有文化未必有教养。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