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蝶外传
2018-03-04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
【明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活泼、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文艺性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如描写凤蝶采蜜:“好像洒了香水的娇嫩的女孩子一样,花儿散出迷醉蜂蝶的香气,凤蝶不禁得意忘形,在花上狂舞不息,最后投进了花的怀里。”花娇蝶舞之状,描摹得生动活泼至极。再如写幼虫破卵而出:“既然孵化成了幼虫,谁还高兴被关在那囚牢似的卵壳里呢尸诙谐风趣,充分表现出幼虫急切的心情。还有描写刚出蛹的凤蝶:“头上竖着一对像丝的触角,两旁是一对大眼睛。头下面卷着一个像钟表弹簧样的吸管式的嘴。在苗条的身体下面是六只细腿;背上装着两对绣着黄色斑纹的黑绒似的翅膀。”“竖”“卷” “装”等动词不仅描写准确,而且形象逼真。
2.【提问】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课文描写事物非常准确,不因文学色彩浓厚而失真,体现了科普作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如描写雌凤蝶产卵:“雌凤蝶发现这枸橘,非常高兴,因为这正是它现在所要找的树木。它停在一片新叶上面,把肚子末尾弯到叶子反面,生出一颗卵,卵就粘在那儿。这卵还不及粟米大,跟蚕卵相像,不过是绿色的,跟枸橘的颜色差不多。这就是一条小生命——雌凤蝶的没有发育成的女儿,未来的凤蝶。”虽然作者用拟人说明凤蝶产卵的习性,用比喻说明卵的形态,但是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准确,在文学性的描写之外,保持了科学的严密性。其他如幼虫蜕皮、螠虫的形态、凤蝶的形貌,凤蝶采蜜的行为等描写,都是非常精确、严谨的,符合凤蝶的生态特征。不仅体现了作者描写的文章功底,也体现了作者认真考察、决不夸饰的科学态度。
3.【提问】本文有哪些人文内涵?
【明确】凤蝶由生到死,仅仅一个春秋。虽然它生命短暂,但是生活却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又是宝贵的。虽然文章没有直接弘扬生命意识,但是读者可以从凤蝶曲折顽强的生命历程中,读到生命的庄严。同时,由己及彼,在生命意义上,人类和凤蝶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对凤蝶这样的生命体予以关爱,尊重它们的生存权利,维护我们这个多样生命形式共存的家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关爱人类自己。
4.【提问】凤蝶的生命形态有几种变化?你对此有什么感受?
【明确】凤蝶的一生,形态经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幼虫阶段,反复蜕皮,逐渐长大;第二次是螠虫阶段,由虫体变成蛹体,无眼无嘴无翅无脚,不吃不动,形态特别;第三次是蝴蝶阶段,由蛹体长出翅膀,变成美丽的蝴蝶。这样大的生命形态变化,在人类看来,真是奇妙无比,不可思议。生命真是丰富多彩,变幻莫测(可以展开让学生自己谈)。
5.【提问】凤蝶有哪些天敌?
【明确】最大的敌人是姬蜂,它们把卵寄生在凤蝶幼虫体内,姬蜂的幼虫就用凤蝶幼虫的身体作食物,直到把“小乌蠾”吃光。
其次还有鸟类吞食幼虫和成蝶;而人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过度地使用农药、人类的捕杀、环境的恶化等都造成风蝶栖息环境的恶化,种群灭绝。
6.【提问】课文的文学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主要体现在说明方法和语言上。课文多运用比喻、拟人、摹状貌、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说明,化知识于乐趣之中,妙趣横生,意味无穷;在语言上也力求生动形象,不板起脸来照本宣科,语言流畅而文辞华美,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欢谑活泼,让人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