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七十二烈土事略》序

2018-03-04

第三段,激励人们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理想的中华民国,从而使《事略》传世而不朽。

这是作者作序的目的所在,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先略述邹君求序的事,然后较详尽地写了非常环境中自己肩负的重任。是时,国内“贼氛方炽”,形势动荡不安,以致作者“三十年前所主唱”、“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均“不获实行”;作者桂林督师讨贼,其责任之重大,尤倍于三十年前。值此义旗高举,整装待发的时刻,恰逢邹君求序,作者借此机会再次为北上讨贼鼓舞士气、激励民心。之后从正面阐明发扬先烈牺牲精神的重要,从反面指出空发感慨的无济于事,正反说理,论述透彻,具有极强的号召力量。文章最末一句,以简洁的文字点明了“为斯序”的目的:痛逝者,动国人。这一“痛”一“勋”,寄情无限,正是序文的主旨。

(二)总结写作特色: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语言也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可以指导学生好好体会。文章第一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第二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第三段则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记叙。总之,全文以“痛逝者”之情为血肉,以“勋国人”之理为骨干,是一篇情理并茂的序文。

2.这篇书序用语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如“末造”、“贼氛”、“清季”,蔑视之意显然;“青华”、“碧血”、“浩气”,表彰之情可掬。全文排偶叠用,整散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激荡之势,读来琅琅上日。此外,比喻精辟,用典切当,也使这篇序显得更有文采。

(三)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一参考答案:这篇书序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以抒情为主。文章第一段,以抒情为主,兼有记叙和议论;第二段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第三段则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和记叙。文章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先以“历艰难险城,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跟路者屡”几个简练的句子,概述了革命历程之艰险,斗争之艰苦,突出革命者坚毅不屈的精神。接着以饱蘸激情的笔锋,热情沤歌、评价了这次战役。“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次战役的悲壮场面,热烈赞颂了烈士们勇于为国牺牲的伟大精神。“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广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次战役影响之大,威力之猛。末句是对此役的高度评价。先用“惊天地,泣鬼神”这样夸张的描写作热情的歌颂,然后以“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切实准确的比衬议论作具体的评价。从“然是役也”起至段末,一气呵成,热情奔放。

课后练习二参考答案:如“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两组对偶句,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烈士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精神之威武!“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次战役影响之大,威力之猛。“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夸张、对偶句,满腔热忱地肯定了“斯役”的伟大意义及深远影响。

(四)布置作业: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