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2018-02-07[例11]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解析]本句中“质”“售”两字甚为关键,如误译则句意必然不准。“质”,“典当、典押”的意思,这个意思在教材中未出现过,需要考生利用上下文来推断。“售”,“买”而非“卖”,古今异义词,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
[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例12]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解析]此句中的“谢”,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感谢”义,而表示“谢罪、道歉”的意思。
[译文]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四、虚词是句子的润滑剂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因、以、于、乃、其、为、则”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例13]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
[解析]此句的翻译,虚词是关键点,“以”,介词,“为了”的意思;“乃”,副词,“于是、就”的意思;“悉”,副词,“全部”的意思。
[译文]裴侠说:“因为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
五、不忽略句子中隐含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也是句子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如果考生在翻译时丢失了原句中隐含的语气,那么翻译也就失真了。
[例14]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此句除了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外,关键还要能看出这是一个反问句。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析]此句中“贤而多财”的“而”不表示“递进或转折”关系,它隐含着一种假设语气。这一点,能看出来的考生并不多。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以上从五个方面谈了高考命题者在文言文翻译中设置的采分点,也是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予强化的着力点。当然除了要特别注重以上五个方面外,同学们还应注意句子整体上的通顺,无病句,注意书写大方、清晰,这是许多老师在阅卷中的真切感受。总之,只要同学们尽了最大的努力,答卷时格外细心,文言文翻译是可以一分不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