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2018-02-07

[例3]奇之,立许字以女。
[解析]此句中“奇之”的“奇”肯定为动词,但如果译成“奇怪”,句子明显讲不通,此时不妨往其它方面想一想。比如师说中“不耻相师”中的“耻”字就是典型的意动用法——认为……耻辱。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例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解析]此句中“丧”如果直译成“哭”,看似通顺,但与下文意思不符,若从为动的角度翻译,则通畅无阻。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3.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析]此句中“贤”和“愚”本为形容词,但形容词是不能充当句子主语的,由此可以判定这两个词的词性发生了改变,应当是名词的功能。具体翻译时可用替换法分别译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二、特殊文言句式在翻译中要体现出它的特殊性
文言句式已纳入今后高考的考查范围,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几个特殊句子——“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译成“……是……”或“……不是……”的格式;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被动句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 判断句
[例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
[译文]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2. 省略句
[例7]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解析]此句中“不足为也!”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把主语“廉吏”补出来。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3. 被动句
[例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见……于”表示的被动关系能否译出。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4.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本句中的“求”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何”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求”后面),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10]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解析]此句中“于勾践”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求哀请命”之前。
[译文]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三、注重对关键实词的翻译
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其次要准确运用“组词法与替换法”来完成文言文向现代汉语的转换。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