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承上把别离看成是“ ”,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
第三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
第四节,诗人的思考进一步升华:只要怀着感恩的心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那么,友谊常青,人生不老。
五、艺术特色
(1)新颖的形式
这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它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善于表现沉思的状态和歇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作者借这种形式充分表达了 。
(2)严谨的结构
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
(3)内在的情绪 深邃的哲理
这首诗从“ ”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是“思与诗相结合”的“沉思的诗”。
六、问题探讨
1、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把世界劈成两半。诗人的这种奇想,有现实依据吗?为什么?
2、这首诗是一首“沉思的诗”,诗人抒写友情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请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一、自学评价
1、jiàng yún wù lún
2、诗人是借这个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
二、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
1、“招手” “降生”
2、对生命的体验和对友情的感悟 “招手”
三、问题探讨
1、参考意见:
诗人的这种奇想,是有现实依据的。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再加上相距遥远,相聚的机会就更少了。
2、参考意见: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叙事情节,表达的是幽眇迷离的人生感悟。写的是别离,又不仅仅是别离。因而,不能强求统一。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阅读理解。
冯至十四行诗,受德国现代主义作家里尔克的影响,表现了对于永恒,对于自然,对于流逝中万物的体验和思考。没有急躁,担当风雨,忍受艰苦,默默地从事有意义的工作,诗中“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各自把各人的世界耘耕”等,就表达了这样的人生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包含着时间意识。生长、死亡,独立不移,以感恩的心情,与万物融为一体,获得永恒。冯至把这样的人生体验融化在诗歌的后两节诗境中,表现静默深邃的情怀。“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到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