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学的经济来源是由本家提供的,而本家们停止资助,作者只有辍学,这是作者求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必须有个交代;记叙待业期间的凄苦生活,则是为下文记叙作者在这种境遇中苦心求学作了铺垫。
○哪名同学能总结一下本文围绕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选择材料?
——本文紧紧围绕幼年求学这一中心选择材料,整个求学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正规上学、业余求学。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来记叙这一过程,第二、第四部分是记叙的中心,进行了详写。第一、第三部分则分别交代了两个阶段的背景,用略写。与求学无关的往事,一律不写。这样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以事情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为线索。
叙述总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常用的叙述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简单的记叙文常常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是综合运用。
○本文叙述的顺序是什么?
——以顺叙为主,兼有插叙。作者按着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叙述了贫寒的家境、上学、辍学和业余求学的经过。但在第一部分里插叙了帮老郝叔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
○这段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一是明确“我”当时的处境和地位——与“拉洋车的”同处社会的最低层。二是说明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痛苦。这样的插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通过“我”作为没有文化的大杂院的“知识分子”写请会通知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我”没有良好的家庭和环境的熏陶,反衬出下文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的重要。突出了中心。
四、分析艺术特色:
1.语言特色:轻松的幽默,含泪的微笑。
○食不裹腹,也会有幽默么?为什么?
文章所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来如诉家常,亲切生动。作者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求学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今天回忆这些往事,绝非百无聊赖而抚摸昔日的伤口以自哀自怜,而是出于严肃的时代责任感,对那些黑暗年代作深沉的反思。辛酸的往事,严肃的反思,发而为豁达风趣的语言,形成本文幽默的风格。
本文幽默有两种形式:
a.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
b.故意将笑话说得十分严肃。
○这一语言特色在本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本文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形式。本来是凄苦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忍俊不禁,而等你想笑时,却分明听到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要催人泪下。
在第一段中,交代作者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家里根本没有一本书,却偏要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接着一个转折,“但只有一册”,再来个解释,“就是被称为‘皇历'的那本书。这”笑话是说得多么严肃。
又如第三部分,作者写到辍学后找事做的艰难,“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
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这是多么沉重的往事!然而文章没有“哭”出声来,接下去便是一句轻松的俏皮话:“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这貌似“轻松”的“俏皮话”,却要比连连的泪水更沉痛。
2.表现手法: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例如,恶劣的社会环境和“那么多好的老师和好的朋友”,“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和渴求知识的“我”,“花了钱”而旷课的“学子”和做贼般“偷窃知识的人”,“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和厕所餐厅,“雅人”与“俗人”等。这些对比都是那么强烈,使本文的幽默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作者虽没有加任何的议论,自然会引起读者认真严肃的思索,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