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与欧美人在思维方式的取向上具体有什么差异?
答: 。
2.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与欧美人的逻辑思维各自强调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 。
3.尼斯比特从哪两个角度阐述了东西方思维产生的渊源和特性?
答:① ,② 。
4.据文意,选出下列推断能够成立的一项:( )
a.“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内化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b.西方的分析思维要优于中国的辩证思维,因此中国人要善于向西方人学习分析思维。
c.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开创了古希腊文化,而儒教和道教则造就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
d.在当今世界,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如果能做到求同存异,无疑必将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也更能有力地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
【资料链接】
陈炎: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首先是因为“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春秋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再到汉魏的“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提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正含义,是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其次,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不仅是因为诗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而且也由于以诗为灵魂的艺术精神影响和左右着艺术之外的文化产品。在感性活动方面,中国的体育并不以开发人的肉体极限为目的,也从来不陷入狄俄尼索斯式的迷狂,而是在感性宣泄中强调理性的制约,在肉体的拼搏中注重智慧的较量。最能代表中国体育精神的不是足球,而是太极拳,它不是一种忘乎所以的肉体迷狂,而是强调身与心的统一、气与力的和谐。直到今天,我们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强项大都带有艺术的成分,如体操、跳水、技巧之类,而在足球、田径等单纯感性较量、张扬肉体迷狂的项目中,我们则常常处于先天的弱势地位。说到底,中国人的体育观念和西方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人不仅要以力量、以速度为原则,更要以美为原则;而在西方人那里,即使是所谓的“健美”活动,也不惜为了考察人的肉体极限而将其变得畸形……在理性方面,中国的科学并不以开发人的理性能力为目的,也从不陷入阿波罗式的精神沉醉,而是使理性的运演不脱离经验的内容。正如中国的体育活动往往具有艺术特征一样,传统的科学活动也常常具有审美的性质。例如,张衡的“地动移”既可以看作是一件科学仪器,也可以看作是一件艺术精品;而传统的许多中医方剂则采取歌诀体。这同西方人将科学的发展引向逻辑化、思辨化、超验化的轨迹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