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备课
2017-05-05马谡是个纸上理论家,街亭之战前的种种谋略其实都是与诸葛亮不谋而合,他的才能也仅限于印证诸葛亮计谋的正确。一旦他与诸葛亮谋略不同时(如街亭之战应在何处安营扎寨),他应该有自知之明,听从诸葛亮才对。所以,诸葛亮的失误在于识人不深,认人不清,用人不当。他只看到马谡为他建言立策,而没有看到马谡缺乏实战经验和接受重任时表现出的骄傲轻狂。街亭这么重要的地方,派马谡这样的人去防守,终难免于失败。
“诸葛一生惟谨慎”,但街亭之战,诸葛亮却犯了严重的错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明达的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街亭之战对诸葛亮的刻画,使这一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了。
(节选自《语文教学通讯》367期,作者:姚锋、孙树航,题目、内容均有改动)
三、类文荐读
项羽本纪赞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和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古文观止译注》)
阅读提示:项羽并非帝王,但司马迁能从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实际作用的角度,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功绩,为他作“本纪”,与秦始皇、汉高祖并列,体现了司马迁的历史观。这篇赞语论述项羽的历史功过,指出项羽的崛起,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而他的失败,则是由于他自己的过失,并不是天要亡他。否定了“天道”对“人事”的决定作用,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四、鉴赏方略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七:主题的把握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所以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应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再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以达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问题,即达到把握主题的目的。
例如:《药》中的华老栓,买蘸了革命者夏瑜鲜血的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意在揭示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阶级麻痹毒害下陷入了愚昧无知的混沌状态,虽然革命者为推翻反动封建统治、解放受压迫的民众献出了生命,但却不被民众理解。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竟成了华老栓夫妇为儿子治病的“药”!这就非常深刻地反映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这一深刻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应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对作品作具体分析。鲁迅的小说《药》写于1919年4月,发表于同年5月。《药》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作者以光复会的重要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杀和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为背景,从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中,深刻地剖析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用小说《药》启示人们:疗治中国民众的麻木愚昧精神是革命的首要任务,革命者如果不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终将难免失败的命运。这显然是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用意,自然也是小说的积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