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

2017-05-05

    师  如果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选择哪个词语?
    生  竞自由。
    师  很好。眼前的景物为什么让诗人感受到“竞自由”?
    【教师简介本诗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知识拓展、提升
    师  联系诗人创作此诗时的特殊背景,同学们讨论一下,诗人借助这蓬勃的秋景图,要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生  诗人的情感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师  很好,“改天换地”这个词用得恰到好处。你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  在下片里作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啊。而且,又有“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表示他们的决心。
    生  还有“粪土当年万户侯”也表示他们对权贵的蔑视和他们的雄心壮志。
    师  分析得很准确。大家都知道,一般到了秋天,诗人都会伤感、悲叹等,可是作者却充满了豪情壮志,这是为什么?
    生  作者的身份地位和心情不同嘛。
    师  对了,大家想想,如果是林黛玉在秋天的时候会有作者这样的感情吗?[来源:高考资源网]
    生  (齐声)不会!
    师  是啊,对于同样的景物和季节,作者的身份、地位或背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作品。
课堂小结
    诗人虽在“寒秋”,虽只是独自一人,但因为心中有革命的理想,因为预见到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所以在此“寒秋”却无悲秋之叹,而是以一幅绚烂的秋景图,寄寓革命的希望,抒发青春的豪情。
    下面的时间交给大家,让大家在仰望蓝天和远眺秋江的情形下,感受一下作者的豪情。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和背诵,让天空也留下你们的声音吧!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要求:声音响亮,感情充沛】
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课室学习我们高中语文第一课,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今天请同学们课后熟背这首《沁园春•长沙》,再次感受诗人的情怀。同时,在我们进入高中学习这个人生新阶段之始,请以你认为最优美的语言、最诗化的语言,写下你对未来人生的理想和期望。长短不拘,但希望展现我们朝气蓬勃的青春激情。
板书设计
 
拓展阅读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