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教案——风景谈

2017-05-05

这一段的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人的活动,写人的高贵精神。先写几个女的,“大概其中有一位刚接到家里寄给她的一点钱,今天来请请同伴”吃枣子喝茶,这是从物质方面去写的。下面主要写青年们的精神生活:“有几位,也围着一个石桌子,但只把随身带来的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了”;“男女混合的一群,有坐的,也有蹲的,争论着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时时哗然大笑”;“长石条上躺着一位,一本书掩住了脸”。他们是些怎样的人?明确:“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是为真理、为抗日从四面八方投奔延安的革命青年。因为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深知自己肩负责任,所以他们“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他们来桃林“只恢复工作后的疲劳,随便喝点,要是袋里有钱;或不喝,随便谈谈天”。这就表明了青年们生活充实、精神高贵。而桃林茶社正好是青年们休息、学习的好地方,所以“半盘旧石磨”成了“最漂亮的圆桌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成了“难得的几案”,“怪样的家具”成了“奢侈品”,“值得留恋”。这样的变化,充分增添了景色,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什么是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指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青年们在精神物质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可贵,就是创造了第二自然。

(5)这一画面写的是延安青年的休息——生活的一部分,表现他们高贵精神。所以,应该选用“桃林小憩”来概括这一画面的内容。

(6)第四、五两个画面,在描写和议论时,多次采用第二人称,这样写像是在与读者交谈,使读者如亲临其境,觉得特别亲切。从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激动炽烈的感情,读者也会深受感染。

3.第六个画面。

(1)正音释词。

清冽:li8,凉爽而略带凉意;有时表清凉之意。冽:寒冷。“冽”不能写成“洌”。

荷:h8,枪,背或扛着枪。荷,不读h6

刚性:坚硬的性质。

(2)学生朗读课文第8、9两个自然段。

(3)教师讲述:这个画面写两个士兵。一个是小号兵,另一个是站岗的荷枪战士。让我们先看作者是怎样去写小号兵的。(提问学生,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归纳)在写眼前的小号兵之前,先写“破空而来”的号声。作者受到感染,于是想起“贴照簿”上的小号兵,“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给人的感觉是“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照相簿上的小号兵仅是侧影,但已经使作者衷心“赞美”,眼前的小号兵光彩照人,自然会令作者赞叹不已了。写贴照簿上的小号兵,衬托眼前的小号兵,使后者显得更鲜明、更加感人。 接着是对荷枪战士的描写:“面向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样。”由于小号兵写得较多,已给人具体鲜明的印象,所以只是用“雕像一样”这样的比喻去写他巍然屹立,这一形象蕴含着很丰富的意义。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战士,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战火之中,我们的国家才不会被灭亡。

接着写飘动的红绸子,闪寒光的刺刀,写作者的感受:“动”感和“刚性”。至此,作者通过声音、色彩、感受,用比喻和衬托,完成了对两个战士的描写。看着屹立在祖国大地上的战士,感受到他们身上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高贵精神,作者“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这里所说的“民族精神”,在当时是指对内反对黑暗势力的统治,对外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和压迫的精神。 这一段议论在表达上同前面的议论有些不同。先用一个假设,然后作肯定,还用“真的”去修饰“风景”,表示毫无疑义,非常肯定之意,接着是一个感叹句,反复用了两个“伟大”。“伟大中之最伟大者”,战士身上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吗?作者赞美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4)解决课后练习一有关问题。这一画面应以“北国晨号”来概括。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