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论语2

2017-03-14
如7·5章“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句,“甚”,是个表程度的副词,它还可充当谓语;“矣”,是用在陈述句后的语气词,这里表示出对自己“衰”变化的惊讶和感叹。“也”,是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后,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下句的“矣”同样用在形容词谓语“久”的后面,表示强烈感叹。两个“矣”又作为谓语前置,更突出感慨的强烈。又如11·2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是孔子循循善诱学生言志的一段话,大量的虚词将孔子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见解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以”,介词,这里表“因为”;“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介词“于”,表示“比较”;“毋”,否定副词,常用在祈使句中,有劝阻之意;“以”同前,介词,下省略“长乎尔”的宾语;“则”,连词,表强调。“也”,句尾语气词,肯定语气,模仿学生背后的意见;“如”,假如,连词;“或”,无定代词,“有人”,代表自己;“则”,连词,与“如”相对,“那么”,是一句假设复句;“何以”,疑问代词与介词结合;“哉”,语气词,有反问的语气在,表示孔子给学生机会,学生应该大胆发表意见的意思。[文言练习]四、关于“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人们理解不尽相同。比较以下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说说各家对“攻”字、“已”字是怎样理解的。   1、朱熹《论语集注》引范氏:“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    朱熹引述范氏之言,认为“攻”即研究、钻研之意。“已”作语气词,与“也”相连,表示肯定的语气。按这样理解,是说一个人如果钻研不好的学问知识,那么危害就大了。范氏还举例说明:“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认为杨子“为我”与墨子“兼爱”是“无父无君”的“异端”。  2、蔡节《论语集说》:“君子在明吾道而已矣。吾道既明,则异端自熄。不此之务,而徒与之角,斯为吾之害也已。”   这里的“攻”作“批判”理解, “已”跟上面理解一样。意思是:君子只要钻研、宣扬自己正确的道就行了,(用不到去批判攻击异端邪道),弘扬正道,异端自然就没有市场了。(如果)去批判攻击异端,(那么),反而造成危害了。3、杨伯峻《论语译注》:“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这里的“攻”作批判、攻击解。“已”表示消灭、没有了。杨伯峻认为:“《论语》共用四次‘攻”字,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的三个‘攻’字,都作‘攻击’解,这里也不例外。”“已,应该为动词,止也。因之我译为‘消灭’。”                    十一、诲人不倦[课文理解]本章是论述学习的态度、方法及教学的态度和原则。孔子重视学习内容的选择,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提倡启发式、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方法等,都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