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之徙于南冥也 导学案
(四) 解释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 今义:
虽然:古义: 今义:
文章:古义: 今义:
众人:古义: 今义:
(五) 翻译固定句式
1 奚以……为?
2 其……?其……?
(六 )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
望:
朔:
四.总结升华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作业反思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板书设计】: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鹏之徙于南冥也》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积累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4、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重点难点:1、体会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2.了解寓言体的特点。
3.理解孟子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学法指导:讲解法、诵读法、引导法
回顾复习:
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自主学习:
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一.自主学习:
(一).正音正句。【多媒体展示归纳整理的字词读音】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