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外国诗二首教案
师:大家读读诗的开头,看诗人是以一个什么形象出现的?(略作讨论)
(这是学习本诗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这里可以做些点拨引导工作。)
师:是的。诗人一开始就以一个漫游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在漫游中忽然发现了“在湖边”,“在树阴下”,“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的水仙,它“金黄”“闪烁”“在阵阵微风中起舞翩翩”“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这一大片美丽的水仙让诗人欣喜不已,水仙的世界和诗人的漫游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是独自一人,而水仙却有千朵万朵;诗人是漫游的,而水仙是“定居”在湖边、树阴下的;诗人是寂寞的,而水仙则是欢快起舞的。水仙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多么充满活力,让诗人感到由衷的向往。但是,诗人并不知道这个水仙世界会对自己有什么价值和意义,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追求这个理想世界。可是,时间在流逝着,而诗人却始终无法忘怀这金灿灿的让他欣喜不已的水仙世界。因此,每当他在精神世界里漫游,心神恍惚、陷入沉思、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些曾点亮了他的眼睛的水仙,也会立刻变得欢愉起来。
师:(激疑启发)谁能说说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时候的水仙还是大自然中的水仙吗?如果不是的话,她又是什么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补充)
师:(点拨明确)哦,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很高兴啊,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中的水仙不仅仅是水仙了,而是一种象征物。她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东西,我想同学们是不难得出答案的。至于她究竟象征着什么,同学们有的认为是一种很具体的事物,有的认为是一种群体或集体事物,说法各异。在这里如果我们紧紧抓住“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仅仅一瞥,就望见了千万朵”这些诗句就不难看出,它象征的是一种集体性的美好东西。至于具体象征什么,我们还是让她“朦胧”着吧,大可不必落得太实,太实了反而限制了诗的想象美和朦胧美。
四、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会诗的精髓,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
师:这首诗又译作《咏水仙》(见刘湛秋、雷霆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世界抒情诗选》,顾子欣译),请你对比这首诗两种译文的不同题目,你认为哪个好,理由是什么。
师:(点拨激疑)两个题目各有优长。从表达精神漫游主题的角度看,《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这个标题好,他更能表现诗人对精神的不懈追求。如果从咏水仙,表达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怀主题的角度讲,《咏水仙》这个题目好。就看诗的落脚点或者重心在哪里。不过,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没搞清楚,从诗里看出,水仙的世界虽然美好,但并不属于诗人,那他的独自漫游与千朵万朵的水仙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说,千朵万朵的水仙与诗人的独自漫游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竟然这样念念不忘?
(学生广泛讨论)
师:(点拨明确)水仙表面看起来好像的确与独自漫游的诗人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它却给孤独、寂寞的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当诗人处在寂寞孤独的时候,那“金黄”“闪烁”“连成一大片”“千万朵”“频频点头”的水仙却安慰了他的灵魂,让它得以暂时休息,暂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以便让他蓄积力量,继续上路,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美好地方。这让人不由想起了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