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最基本知识,初步体会元曲的特点;
2.了解三首元曲的作者
3.体会曲中描写的对象,了解元曲的语言特色,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元曲的语言特色;
2.领悟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双调】蟾宫曲•叹世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元曲的语言特色;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明白本曲大量用典的旨意及创作上的技巧;
2.了解本曲语言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1324?),号东篱,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虽热衷过进取功名,但仕途并不显达。一生忧愤。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今存6种,以《汉宫秋》为最著名。散曲现存120多首。他的杂剧和散曲都享有盛名。杂剧“宜列群英之上”(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散曲可为元代之冠,明人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 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套数《夜行船•秋思》、小令《天净沙•秋思》
【双调】夜行船•秋思
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 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 投至狐踪兴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晋耶?
[落梅风] 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兴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妆呆。
[拨不断] 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 蛩吟一觉才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老师结合典故讲解课文,正义
三.明白本曲大量用典的旨意及创作上的技巧
“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曲却无一字言及当世,而是通过“咏史”来达到“叹世”的目的,“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本是历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却被说成是瞬息幻无的南柯一梦;韩信虽屡建奇功却不能因世而立身,蒯通劝韩信之言亦近似疯话。看来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梦,其牢骚之态跃然纸上,这种借古吟今的曲笔,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四.本曲语言特色
元曲语言的一大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本曲体现了这一点。
 
【南吕】四块玉•别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家
2.鉴赏本曲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家
关汉卿(约1234-1300),大都人,一说祈州(河北安国一带)人。在元不愿为官,多接近下层民众,一生以创作并演出杂剧为业,是杰出的戏曲家。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8种,散曲作品现存小令50多首,套路十几套。
二.基本解读
这首小令可分为两个层次,两层的写法完全不同,前三句为第一层,写离别相思之苦,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第二层是以景托情,言尽而意不尽。本曲语言浅近如话,通俗浅白,自然朴实,但又婉曲柔媚,读来韵味悠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