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备课
医院的夜是漫长的。漫漫长夜中,年轻人就一直坐在灯光昏暗的病房中,执着老人的手,向他传递着希望和力量。护士几次让年轻人休息活动一下,他都谢绝了。
每次护士来到病房时,年轻的军人都坐在那儿,时而喃喃地对老人说几句话。对她的到来和医院夜里的一切声响都浑然不觉——无论是医务人员换班时相互的叮嘱还是其他病人的呻吟抑或是鼾声。而老人却始终缄口不语,只是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
黎明来临前,老人去了。年轻的陆战队员从床边挪开已经被老人握得麻木的手,然后去通知了护士。护士去料理老人后事的工夫,年轻人点了支烟——这还是他来到医院后的第一支烟。
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后,护士回到了办公室,年轻人还等在那里。她正要说些节哀之类的劝慰之辞时,年轻人打断了她:“这人是谁?”年轻人问。
“他是你父亲啊?!”护士很诧异。
“不,他不是我父亲。”年轻人很平静,“以前我从没见过他。”
“那我带你见到他时,你怎么不说呢?”
“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个误会,但是我也知道——他需要我。所以我留下了。”说完,陆战队员转身离开了医院。
两天后,一封来自北卡罗来纳州海军陆战队基地的例行公函通知布鲁克林红十字会说,老人真正的儿子正在赶去布鲁克林参加父亲葬礼的路上——原来基地里有两个重名而且身份号码相近的队员。当初他们错拿了一份记录。
然而,正是那个被误会的年轻军人却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成了老人真正的儿子,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人类应如何相待。(董博/译)
阅读提示:年轻的海军陆战队员不动声色地担负起了陪伴陌生老人的责任,像一个真正的儿子那样尽责尽孝,送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小说启示我们:真诚的心让人没有距离,人类之爱不是狭隘而是博大的;世界上的亲人不只是固定的一一对应,在爱的海洋里,谁与谁都可以是“亲人”。
四、鉴赏方略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四: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
1.肖像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表情、音调、身材、服饰、姿态和风度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
小说描写人物的肖像,不只是让读者熟悉人物的外貌,而是要通过它体现人物的阶级身份、生活处境、生活遭遇和社会地位,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成功的肖像描写,往往能从人物的体态、骨肉、皱纹和服饰等外形的变化,透示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遭遇,因而能从一个侧面深刻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富有特征的肖像,能使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是构成典型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肖像描写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静态的肖像描写,一是动态的肖像描写。所谓静态的肖像描写,是把人物静止时的外部特征,像静物写生似的详尽地加以刻画。采用穷形尽相的细致描绘,给读者的印象完整、清晰、深刻,能使读者注意力集中,有它的好处;但有时容易流于平板,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与此相反,动态的肖像描写,是在人物的活动中,在情节发展中写人物的肖像。这种写法,是符合生活真实的,因为随着人物言行、内心的变化、复杂而紧张的思想斗争的展开,必然引起人物的面容、表情发生变化;所以从人物的一系列肖像的变化中,可以透示出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譬如鲁迅的《祝福》,结合情节的发展描写了祥林嫂三个不同生活时期的肖像,就是从祥林嫂生活变化所引起的肖像变化中,显示祥林嫂的性格、遭遇和心理状态的。这三幅肖像,深刻地展示了祥林嫂苦难一生的悲痛历程,概括地描绘了农村劳动妇女受尽地主豪绅的奴役、剥削和封建礼教的摧残、迫害而致死的惨象,并暗示出祥林嫂之所以会有如此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