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部分按时间先后叙述了祥林嫂初到鲁镇、被抢再嫁、再到鲁镇、离开鲁镇的顺序,记述了祥林嫂半生的种种不幸遭遇。小说结尾再写祝福景象,照应开头,起到了进一步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日积月累
一、学海拾贝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它要求准确写出景物的鲜明特色,同时要求写出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独特体会,引导读者去领略这种境界。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起着暗示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的描写。一般来说,社会环境的描写应该是环境描写的重点。它不仅能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等作用,还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烘托文章的主题。
场面描写是描写一个特定时间与地点内各类人物活动的总面貌,如劳动场面、庆祝活动场面等。场面描写要介入中心事件,写人物在环境中的活动,是一种由“人”“事”“境”构成并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对于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积极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在《祝福》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二、典题精讲
鲁四老爷书房里那副对联只有一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另一联脱落了。脱落了的那一联该是什么内容呢?这里有四种说法,请大家分析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种说法最妥当。
a.德性坚定品节详明 b.注重修养务求高洁
c.处事不惊临危弗乱 d.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指点迷津:如何分析判别呢?这便需要运用有关对联的知识了。
首先,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我们看到,以上四项都是符合对联的这一基本原则的。
其次,对联要求上下联的结构保持一致。从“还在”的那一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来看,“事理通达”和“心气和平”都属主谓式结构,上联即成了“主谓”与“主谓”的并列。依此看来,只有其中的a项和d项是合乎要求的。因为,b项中的“注重修养”和“务求高洁”虽然也构成了并列式的关系,但从“注重修养”和“务求高洁”本身来看,二者则同属动宾式的结构,因而这一说法不合要求。再看c项,从整体来说,“处事不惊”和“临危弗乱”之间也是属于并列式结构,但从“处事不惊”和“临危弗乱”本身来看,则又都属于偏正结构,因而,c项也是不合要求的。
再次,对联要求上下联相同部位的词性相同。从眼前的那一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来看,是由“名词+形容词+名词+形容词”构成的,而考察一下a项和d项,应该说,相同部位的词性是完全相同的。因而,据此,还不能判断出答案。
最后,对联要求符合有关平仄的规则(古汉语有四声,即平上去入,上去入三声均为仄声,现代汉语中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形成今天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从平仄来看,阴平、阳平即一、二声,均读平声,上声、去声即三、四声,大体相当于仄声)。古人写对联对平仄的要求甚严,简单说来就是在一联之内要做到平仄相间(一般是指一个节奏与下一个节奏的平仄相间),而两联之间平仄必须要做到相对;而且,一般是上联的末字为仄声(仄起),下联的末字为平声(平收)。据此,我们大体可以判定,仍挂在壁上的那一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当为下联,那么,其上联就应该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了。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