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师:你能不能具体说说?
生30:苏轼天性善良,正直坦诚,看到不合理的事,或者看到对百姓不利的事,往往“如蝇在喉,不吐不快”,这就得罪了很多人。又加上他的诗文成就太高,太出色,能把周围的笔墨比得黯然失色,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妒忌。这两类人都一齐向苏轼围攻过来,他们说苏轼怨恨皇帝,诽谤朝政,于是这些权贵们又搜罗苏轼的诗作,罗织罪名,构成文字狱“乌台诗案”,要求将苏轼处以死罪,并首先把他押解到京城问罪,但是,不论朝野,都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纷纷营救他。最后神宗皇帝才决定不杀他,以贬谪了事。苏轼视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中的他在游黄州郊外赤壁矶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借怀古以抒发怀抱的雄豪之作。
师:说得好极了!你对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了解很多。是的,苏轼是带着累累伤痕向黄州走来的,他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能向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寂寞小镇走来。
在黄州,苏轼是孤独的,愤懑的,凄凉的。他在一首词中写道:
(显示多媒体画面b15:画面出现《卜算子》,并有配乐朗诵。)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师:他在痛苦中思考,他在思考中成熟,他的心中正激荡着感情的波澜,酝酿着冲天的豪气,只待找到一个突破口,便会不可遏制地喷涌而出!
终于有一天,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遥想古代的英雄豪杰,苏轼心潮澎湃,壮情激烈,他大笔挥洒,写下了这首千古杰作。
所以,余秋雨先生说:“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经历了一场旷世未遇的人生劫难的苏东坡,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这种清纯和空灵的一个音符。
下面我们听一下这首词的朗读。
(显示多媒体画面16:配乐朗诵的录像。)
师: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大凡好的诗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和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样的词作。通过鉴赏,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们再进行第三步——比较鉴赏。我们已经赏析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不难看出,“杨柳岸,晓风残月”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是二者不同的特色,就是风格。我们把这两首词作一下比较,看看它们各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音调上又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