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黛玉进贾府


(三)在贾母房中吃晚饭。“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事本不合自家习惯,但也“一一改了过来。”这里可看出黛玉行事决不轻易,极具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两次被问读什么书,回答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贾母问她,她说念了《四书》,第二次宝玉问她,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她改口这样快,是因为听贾母说众姊妹“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这里可见黛玉是个多虑多思之人。
另外,黛玉还有多情美丽,体弱多病的特点。表现在:
(一)众人眼中的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二)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
2.贾宝玉
宝玉是封建贵族大家庭里的公子哥,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在府中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然而宝玉却没能按父母的意志成长,他的言行卓然独立,追求自由平等,蔑视世俗,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很强的反叛性。这是他最主要的性格特点。表现在:
(一)两首《西江月》词对宝玉所做的全面概括。
(二)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说他是“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这是在说宝玉是全家灾害的祸根,且喜怒无常。
(三)黛玉在家时听母亲所说。说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无人敢管”。这是说宝玉的日常言行是违背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的,是极不符合封建正统礼教的标准的。
(四)宝玉摔玉。对别人视为“命根子”的玉,他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并且说:“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连说‘通灵’不‘通灵’呢!”“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一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这里可看出宝玉追求平等,与封建正统观念是相悖的。
另外,宝玉还有英俊多情,才气十足的特点,表现在:
(一)黛玉眼中的宝玉外貌。宝玉第一次出场,他的衣着装束绵绣辉煌,珠光宝气显示着他的贵族公子身份,他的相貌清秀而美丽,神态文雅而多情。第二次出场,再一次细描他的衣着装束之精致和神态相貌之高雅多情。
(二)给黛玉起“表字”。他顺口说出“《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又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这里可看出宝玉读了不少书,而且很有见地。
3.王熙凤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赦之子贾链的妻子,贾母的孙媳妇。她极善阿谀奉承,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实际上的统治者。此人精明能干,刁钻狡黠,惯弄权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表现在:
(一)王熙凤出场:“一群媳妇丫鬟拥着”进来,在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大堂上,竟一路说笑而来,黛玉心中对来人的评价是“放诞无礼”。这样能狂无礼的行为却深得贾母喜爱,已是够说明此人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与地位了。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