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教案
①环境描写: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穷途末路)
②语言描写: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自信无敌,面对失败仍是如此豪气干天。
③动作描写:
a.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独闯汉营,所向披靡,神勇无敌。
b.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瞠目怒斥,惊退敌军,夸张地描绘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形象。(衬托)
(项羽与敌将对阵,经常只要嗔目视之,就令敌将闻风丧胆。)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派出三名壮士向刘邦挑战,结果都被刘邦的射手楼烦射死。项羽一怒之下拍马出阵,“嗔目叱之”,竟吓得楼凡“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拔马逃回军中。
c.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对比)
满身神力,武艺超群。
东城快战中的项羽是那么神勇无敌,所向披靡,正印证那句“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而作为此生的最后一仗,项羽是竭尽所能,畅快淋漓,是完美的谢幕,也就可以理解项羽为何不愿渡过江东了。
小结:在巨鹿之战和东城快战中,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衬托和对比刻画了一个叱咤风云、雄霸天下的绝世英雄。除了在作战方面外,还有哪些方面也能体现出项羽的绝世?
(3)“少年言志” 少怀大志、豪迈不群、胸无城府、胸有大志、才气过人、身材魁梧
①语言描写: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他年纪轻轻就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而项羽最终尽管统治地位不长久,但也的确带领起义军灭了秦朝。他在摧毁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②外貌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突出项羽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同时又才气超人,说明说明霸业能成绝非偶然。有拔山盖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气盖世”)。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小结:单是以上特点的项羽,有霸气,有勇猛,却缺少“情”,同学们找找作者有没有刻画项羽的“情”?
(4)“霸王别姬” 侠骨柔情 齐读《垓下歌》
①环境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②动作描写: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泣
着重分析“泣”一字。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