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教案

2024-02-15

《爱如茉莉》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3、懂得生活中要学会爱,珍惜爱,付出爱。

  二、教学重难点: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三、教具准备:卡片(爱是……)

  教学过程

  一、质疑爱10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飘浮着桔黄色光景的美丽黄昏,继续来学习课文,

  2、课文一开始女儿问母亲:真爱像什么?母亲是如何回答的?(完成题目:爱如茉莉)

  3、这样的回答,女儿满意吗?其实,女儿心里还有一句话,因为看着妈妈一本正经有样了,给咽了回去,现在,老师不嗔怪你,你把他“吐”出来。

  4、板书:这也叫爱

  5、女儿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差点笑了出来,知道为什么笑吗?(不可思议,莫名其妙……)

  如果要给这句话加上一个标点,你觉得应该加什么标点?(加问号)这是一句问句,而且还是一句反问号,他的潜台词是――这不叫爱。

  6、女儿为什么认为“像茉莉那样的爱”不叫爱?在女儿看来,茉莉只是一种怎样的花?

  7、师归纳板书:平淡无奇

  8、是啊,女儿心目中的茉莉,不艳,不香,又那么小,那样平淡无奇,怎么可以说爱就如这茉莉呢?

  二、 发现爱

  过渡:但是母亲的一次生病住院,如同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中,也让女儿对爱有了新的发现。

  1、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本,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快速地扫读一下课文的6-17小节,如果我们按时间来划分,可以分几个层次?

  2、第一个层次,老师如果用“吃不下”三个字概括、那第二个层次,你可以用哪三个字来概括?(睡不好)

  3、是啊,吃和睡,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场景,它们同样,是那样的(平淡无奇)

  4、同学们,别小看了这份平淡无奇,那爱,就静静地流淌在这一个个生活的细节里边。哪些是细节呢?或许是人物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或许是不经意间所做的一个动作,或许,仅仅是一个表情,这些细节,在阅读的时候,要特别地关注,另外,还要感受语言,或许一个字,或许一个词,或许是一句话,如果你用心体会一下,可能就能体会到那茉莉般的,淡淡的爱。所以阅读这篇文章,要静静地读,要关注细节,然后感受语言。

  5、找一找,品一品,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爱的存在,拿起你的笔,把它圈划出来,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好,捧起你的书,静静地读一读课文的6-17小节

  6、生细读,师巡视(五分钟左右)

  交流预设:(十五分钟---二十分钟)

  爱在父母身上。15

  第一层感悟:通过细节,感受父母在互相以对方为重,为对方付出与牺牲。可细讲一点,由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抓重点字词谈感受,不到位师再引导,到位真接总结。

  细节1母亲躺在病床上说的那段话少

  体会母亲病重(虚弱)但是饺子更重,为什么母亲一定要让父亲先吃上这顿饺子?(让父亲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归纳,母亲对父亲的爱体现在把对方看得比自己要重,

  总结:原来这就是爱,爱就是母亲在病床上惦记的那份饺子。

  指导朗读好这段话,注意虚弱的语气 (个体读为主)

  细节2父亲直奔医院

  体会“奔”

  奔有两种读音,辨析两种读音的区别,文中,父亲的目标就是-----医院。

  从中体会父亲焦急的心情。在父亲的眼里,母亲的病远远比一顿饺子要重要得多。

  对比父亲双方对饺子的不同认识,感悟对方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总结:原来这就是爱,爱就是父亲奔往医院那匆匆的身影。

  细节3

  爸爸的倦意:表情 睡眼蒙胧 布满血丝的眼睛 打着哈欠

  动作 紧握 坐

  仅仅就一夜没有睡好吗?为什么要这样睡?紧握是为什么?(学会联系上下文)

  总结:原来这就是爱,爱就是父亲紧握又轻放的手。这就是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

  细节4

  母亲的麻木

  从母亲的话中体会到母亲也没有睡好。

  总结:原来这也是爱,爱就是母亲麻木的胳膊与腿。

  第二层感悟:通过细节,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父母的这种付出是默默的。

  注意父母说话的地点,都没有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付出。这是一种默默的付出。

  总结:原来这也是爱,爱就是母亲恬静的微笑。爱就是父亲蹑手蹑脚的脚步。

  细节5

  过渡,其实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又何止这些,注意到那一大把茉莉花了吗?这花其实是谁送的?(补充强调:是父亲叮嘱我送的。)为什么父亲要叮嘱我送母亲一大把茉莉花?(联系上文,因为母亲爱茉莉花)

  小练笔或说话:父亲是如何对女儿的叮嘱的?要注意其中的细节(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时间,花的好坏,送的场合,不要影响母亲休息)

  总结:原来这也是爱,爱就是父亲反复叮嘱的那一大把茉莉花。

  爱在女儿眼中 5

  细节6

  过渡:当女儿捧着那一段茉莉花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她突然看到了一幕之前从没留意的场景。

  1、请生读,再请学生总体谈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场景。(静)

  2、联系图画,生观图,师范读。总结,原来,这就是爱。

  3、师:这静静的场面,却让女儿受到了无比强烈的震撼与感染。其实,细细读文章,除了女儿,似乎谁也受到了感染?哪个字看出来?

  比较“探”与“照”、“射”,感受这里的拟人色彩,体会阳光似乎也不忍心破坏这样一幕爱的的场景。

  4、体会最后一句,是什么让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还是爱,爱的浸润)

  5、爱到无声处,什么也不说,就让我们静静地读吧。

  指导朗读(注意语速语气)

  爱在我们心里5

  1、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开头女儿的这个问题,到课文的结尾处,女儿认可这个答案了吗?读出来。(生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你来说说,爱和茉莉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总结:原来平平淡淡才是真啊,板书擦去“无奇”,换上“是真”)

  2、这个问题,女儿把它咽在了心里,那这个答呢?(也在心中),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了?(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吸一口气,发自内心地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3、为什么要用两句“爱如茉莉”?(学生自由评论,师引导朗读,这是女儿在反复地回味,语速渐慢)

  4、怎么不用感叹号?而用了句号结尾?(这份爱是平淡的,不需要你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所以语气是轻柔的)

  再次指导朗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5、总结:这一问,问得含蓄,这一答,答得同样含蓄,原来爱这个字,并不一定要说出口,只需要把它默默地放在心里,文章的结尾也如那簇茉莉,带着淡淡的香味,不是那么直接,但却如此耐人寻味。

  让我们带着会心的微笑,淡淡地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三、提炼爱5

  生活中这些平淡的细节,罗列出来细细品味,会发现如花儿一般的芬芳,如阳光一的得充满光泽,也如诗歌一般含蓄深沉。

  结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创作一首爱的小诗,我来说父亲,你们来对母亲,好吗?

  (出示卡片:爱是……)

  “爱是父亲反复叮嘱的那一大把茉莉花。

  爱是母亲在病床上仍惦记着的那份饺子。

  爱是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

  爱是母亲含笑的眸子,

  爱是父亲紧抓又轻放的手,

  爱是母亲麻木的胳膊与腿。

  ……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同学们,生活中,在你们的父母身上,肯定也有许多类似于茉莉的爱,可能你发现了,可能你没有发现,回忆一下,请用心写下来。

  爱是………

  爱是………

  ……

  交流

  四、作业

  把文章整理成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爱如茉莉

  (平淡是真)

  这 也 叫 爱?

  这 就 是 爱。

《爱如茉莉》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qing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用动情的语言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用简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自学课文的三个要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阅读规律,又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尽快过好认读关]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归纳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而现行的阅读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即使关注到了,也没有落到实处,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中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会影响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写字学词是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初读阶段的教学至少要拿出10分钟识字写字]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需要灵活与扎实相结合,一般还是像这样务实一些的好,便于学生作业,便于检查反馈,便于学生改进提高]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诗意

  弥漫 缕缕幽香 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问题浅了,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问题深了,学生会如坠云雾。这一环节围绕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不断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抓住了要害,使学生急于探求“爱”和“茉莉”之间如丝如缕、似断实续的联系。]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引导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照感受“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妈妈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

  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对“钻” 字的处理,让学生说出别样的体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自己得到答案。教师的总结,延伸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教师的话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这样,把教师的理解评价与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会心一笑,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对教材的独特处理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它是课文精华的浓缩,压韵合辙、琅琅上口,便教利学。]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课堂教学片段例举:

  生:爱如玫瑰,听别人说玫瑰是爱情的象征。

  生:爱如柠檬糖,有酸也有甜。

  生:爱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爱如康乃馨,温馨而祥和。

  生:爱如一把火,给汽油就燃烧,给空气就灿烂。

  生:爱如阳光,可以温暖别人和自己。

  生:爱如空气,无所不在,无微不至。

  生:爱如星光,虽然月亮遮住了它,但不能阻止放光。

  生:爱如月光,给人光明而不耀眼。

  ……

  [阅读教学应当张扬个性,但张扬个性应该有一个基点,那就是要在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一番读书感悟品味的基础上进行。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恰倒好处,既是对前面教学的照应,又给了学生心灵释放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学生对“爱”的理解的升华。学生因性格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家庭不同,必将带来丰富多彩的答案!]

《爱如茉莉》教案 篇3

  《爱如茉莉》述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小事,赞美了父母之间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洁白纯洁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掏出谎话叮嘱光泽静谧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缕幽香袅袅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引导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会心一笑,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1)读一读,背一背。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拓展阅读:《爱如茉莉》课文

  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 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教案 篇4

  爱如茉莉

  一、教材分析

  课文以“爱如茉莉”为题,简洁、含蓄,让人有一种急于披文以体察具体内容之感。全文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相亲相爱的细节描写为内容,以“我”对茉莉花前后不同的感受为线索,对父母病房中情景的出人意料的解剖,形成了绝妙的构思,十分引人入胜,也令读者对“爱”有一种新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本细节的解读,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爱如茉莉”

  1、  昨天我们学习了《蒙蒙细雨》,明白了师爱就如窗外的春雨既小又细,使人几乎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总是那么静静地下着,下着,默默地滋润着大家。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爱的故事:齐读课题——《爱如茉莉》

  2、课外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了,你能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文中的词语说说茉莉花的特点吗?

  3、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4、有感情读词语

  过渡:生活中有一种爱,她就像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又洁白纯净,它弥漫在我们的身边,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二)、品读课文,寻觅“爱如茉莉”

  现在,就让我们追随映子的笔墨,走进她父母的生活中,请大家细细读课文,课文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哪些句子,词语让你的心头忽然一热,让你感受到爱确如茉莉,请你在下面做上重点号,感触特深的在旁边写上批注。

  (三)、交流讨论,品味“爱如茉莉”

  交流有太多的随机较难把握,我的预设是这样的: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待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感悟三点:a、妈妈把爸爸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朗读指导——虚弱)  b、爱是相互的

  c、妈妈了解爸爸,懂爸爸。    

  说话:爱就是                                          

  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化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点拨:直奔(ben)为什么念ben?(它含有飞快到达目的地的意思)。爸爸目的明确,他直奔医院,急着                    ,急着                  ,急着              ……          

  把你的理解,你的感受,送到朗读中。(朗读指导。)

  你明白了,爱就是——————————(说话训练)

  3、一个清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

  说话训练:爱就是————————

  4、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抓住“紧握”细细品味:

  爸爸紧握妈妈的手,为了————————————————。

  爸爸为了紧握妈妈的手——————————————————。   

  因为爸爸紧握妈妈的手,所以妈妈——————————————。

  联系上下文,挖掘“紧握”的含义,让学生明白——爸爸妈妈就是这样默默地为对方付出心甘情愿,快乐无比!

  (2)、“紧握“不停地跳跃着,望着爸爸妈妈紧握的双手,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的感受!

  (3)、难怪映子看呆了,谁来读读这句话。

  (4)、这里除了映子外,还有谁也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

  对啊!连阳光也动情了,怕打扰他们,就探了进来轻轻地罩着他们,笼着他们,就像爱撒播在小小的房间里……谁来读读这句话!

  音乐起,此刻的病房不再雪白冰冷,不再充满药水味,病房是——,————,————-,———,……让这一幕留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望着这一幕,难怪映子会这样写道:

  5、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有什么感想?1、原来映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体会,差点笑出声来,咽)2、他明白了什么?(总结板书)3、师述:爱就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那样自然,那样朴实,它留存在动作中,神态中,没有豪言壮语,山盟海誓,就像茉莉花香一样淡淡地,有着缕缕幽香……随手画好简笔画。

  不知不觉间,我们在课堂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配乐读!

  难怪映子恍然大悟,并深深认同,女同学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带着对爸爸妈妈这份真挚爱的深深赞美,男同学读——————(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四)总结延伸,传播“如茉莉的爱”

  茉莉的清香,在我们的教室幽幽地弥漫着,愿这朵爱的茉莉花永远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愿我们永远能像今天一样在生活中,在细节中读懂爱,明白爱,珍惜爱,用实际行动感谢那些给予我们爱的人!

《爱如茉莉》教案 篇5

  爱如茉莉

  东升小学  倪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重点:

  1、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谁来说说这茉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赏读体验

  (一)、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在字、词、句中体悟出父母之间的爱,并在空白的地方简单写写你的感受,也可以把你找到的语言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学生自读品味。

  (三)、集体交流:同学们找到的细节很多,谁先来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内容?

  1、指名读第7小节

  (1)、你读这段时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2)、在妈妈眼里,自己的病和这顿饺子相比,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3)、那你觉得妈妈在说这段话时,特别想强调哪些字眼?

  那妈妈煞费苦心安排的这顿饺子,爸爸吃了吗?

  1、指名读第8小节:从这一小节中你读出了什么?

  2、重温6-8小节

  (1)、听了你们的读书,我也想和大家一起读一读6-8小节

  (2)、你们从他俩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来了?

  课文还有哪儿让你品味到了爱的温度?

  4、指名读第9小节

  (1)、这静止的画面,你是从哪儿看出爸爸妈妈的爱呢?

  a、“紧握”:(学生说感受)

  b、“坐”、“伏”:(学生说感受)

  (2)、你看,就是在爸爸这样的关爱下,妈妈睡在病床上——(引读)你想,妈妈此时此刻,一定是——

  (3)、那都是因为有了爱!原来爸爸妈妈内心的爱就体现在他们的神态、动作上。

  (4)、此时的病房不再是那么苍白,那么寒冷,你们看——(出示:“初升的阳光……”)

  a、阳光探了进来,还可以怎么说?(照、射、洒……)

  既然都可以,为什么作者没用照或者射,而用了探?

  b、这里还有一句话,更耐人琢磨。(最后一句)同桌互读并交流这句话的含义。

  (5)、下面就让我们再次重温这感人的画面,一起走进病房,感受那静静的爱。(配乐齐读)

  还有哪些细节也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

  5、交流10-16小节

  (1)、第10小节:“轻轻”、“蹑手蹑脚”(说感受)

  (2)、相机出示12、16小节,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

  这漫漫长夜,他们是怎么过的呢?联系课文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指名说)

  爱就是为他人着想。想象着那一夜,再来读读这两句朴实平淡的话,相信此刻你们对爱的理解会更深刻,现在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一定会感动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从她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你得到过谁的爱?

  想想他们关心你的生活细节,在你的生活中,爱是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回想身边的爱,我们再来看茉莉,有什么特别感受?(出示茉莉图片)你已经用心在看了。我想到了文中的第17节,谁来读?

  2、幽香钻进了鼻子里,为什么写钻到心中?对这个“钻”字你有什么别样的体会?

  3、此刻,作者由心底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齐读)

  作者一开始赞同这句话吗?而此刻呢?

  四、作业:

  1、爱是一道多解的题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说,真爱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也有人说,真爱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爱的感受体验,也是不一样的。

  2、同学们,爱在你眼里,又是什么呢?爱在你的家里,又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回去,请你把这个《爱如茉莉》的故事,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完成一道爱的3、爱是什么,请你们也来打比方。可以写句子、写段落,或者写成诗歌。我想,作业中爱的比喻,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爱,就是这样丰富多彩。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

《爱如茉莉》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爱如茉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达成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温茉莉,聚焦“爱如茉莉”重温课文,感知茉莉的美丽形象,由此引入下一教学环节。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

  2、文中描写茉莉特点的词有哪些。

  3、指导朗读

  4、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品味的不是茉莉,而是一对普通夫妻间茉莉般的真爱。

  1、读题。

  2、读文,找出些茉莉的三段文字,答(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二、品味细节,感受“爱如茉莉”

  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关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感受其中流露出的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感受描述的语言。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词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之间深厚的爱

  1、那么平淡无奇的茉莉与真爱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认真读课文6-18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并在句子边上写写你的感受。

  2、组织交流(相机出示):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小结:爱是出差归来的一碗(饺子)。

  (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小结:爱是一份(焦急)的牵挂。爱是(彼此的心心相印)。原来爱就像这平淡无奇的茉莉般,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板书)正如课题所说,爱如----

  (3)、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你体会到什么?

  (4)、“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这一夜,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度过的:半夜,爸爸还没睡着,他___________;夜深了,妈妈刚想翻个身,可_________;小结:(爱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这样的爱是多么真切无私,就像茉莉般洁白纯净。

  3、文中就有一段淡如茉莉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感人的场景,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静静地感受。仿照大屏幕上的语句,结合所读内容,说上几句爱的感言,并说说理由。这么温馨的画面,我们忍心打扰吗?

《爱如茉莉》教案 篇7

  主题预设:

  1、从故事中读出父母间的爱;

  2、从行为、语言、表情中读出爱如茉莉;

  3、在思考中读出我们父母的爱。

  一、读出韵味

  1、指名选读片断,评论有无感情,从同一个人的同一次朗读,却得到了不同的评价和自我评价,从而得出有感情重在读出自己读出个性读出个人理解。

  2、尝试有韵味地读题,把自己的理解送进去。

  二、读出父母间的爱

  作者父母的哪些表现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重点语句感悟示例:

  1、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接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从妈妈的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在这里,爱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妈妈对爸爸的体贴关心还可以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2、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的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是就是呗,为什么用似乎?从哪儿看出爸爸睡得不熟?又从哪儿看出爸爸睡眼蒙眬?为什么睡了一夜,还睡眼蒙眬?放下的仅仅是妈妈的手吗?还有什么?蹑手蹑脚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还有什么词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在这里,爱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

  三、读出爱如茉莉

  1、既然母亲爱父亲,为什么母亲还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爱在心头口难开;爱在心头落实在行动)她的父母对爱是如何理解的?或者是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的?

  2、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妈妈为什么说爱如茉莉?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送进句子中感情朗读。)

  四、读出思考

  1、设问: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现她的父母爱如茉莉?或者,我们学本文仅仅是为了了解她的父母爱如茉莉?不是啊!那是什么呢?我们的父母是如何表达他们对对方的爱的?或者他们是如何表达对我们的爱的?

  五、小练笔

  写一篇小文章,写出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爱着对方的,或者写父母是如何爱你的。

《爱如茉莉》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

  教学难点:

  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上节课通过读书,大家有了很大的收获!我相信通过再读书,你们的收获会更大,有信心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父母之间平平淡淡却情真意切的真爱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茉莉花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而且散发着缕缕幽香,感受到了文中的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爸爸。其实,这种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流淌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流露出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

  1、自由读书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用心读6——18自然段,关注细节,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标画出父母之间真爱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交流:在交流时,请先读一读你画的语句,再谈一谈自己读出的感受,在同一个地方有不同感受或不同理由的同学都可以补充。

  (1)吃饺子部分

  A、读7自然段——妈妈非常爱爸爸(妈妈住院了,还不忘给爸爸吃饺子。怕爸爸知道自己住院就吃不下饺子,把爸爸吃饺子比自己住院看的还重要。);爸爸爱妈妈(知道妈妈生病住院就吃不下饭)。

  ——感情读,进一步感受真爱:妈妈得了急病住进了医院。此刻她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答应爸爸的一顿饺子。当时妈妈是用虚弱的声音叮嘱我的,她会怎么说呢,谁来读?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妈妈对爸爸的真爱。(一生读。相机面向大家指导某句: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体会着她的心情,学着她说话的语气。大家读。原生读。另生读。)

  B、读8自然段——爸爸很爱、很关心妈妈(没有吃饺子,把妈妈的身体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从“直奔”看出爸爸知道妈妈病了很着急、很担心、心疼)——感情读:爸爸知道妈妈生病后多么心疼、多么担心、多么着急呀!谁来读这段话,读出爸爸当时的心情,读出爸爸对妈妈的真爱。(生读好为止,2-3人)

  C、同学们,读书是要联系起来读的,把这两段放在一起读,你还能读出什么?——指导读出父母之间的爱是互相的。(板书:互相的爱)

  D、总结: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妈妈一句叮咛的话语,爸爸一个不由自主的动作,看上去是那样的平平淡淡,(板书:平平淡淡)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真爱。

  (2)病房部分:

  A、“爸爸坐在窗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体会爸爸担心妈妈。(教给学生读书要前后联系,为什么“紧握”妈妈的手?)

  B、“边打哈欠边说……”爸爸的话中体会爸爸对妈妈的爱。

  C、“清醒含笑+揉揉胳膊+我怕惊动他=妈妈也没睡,宁可自己的手脚都麻木了。”——体会妈妈对爸爸的爱。

  D、从“轻轻”“蹑手蹑脚”“拉”—— 这些动作中体会出爸爸爱妈妈。

  E、从“布满血丝”的眼睛中体会——体会出爸爸爱妈妈。

  F、“我们把12段和16段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会感受到了什么?——一个不敢睡,一个不敢动,联系起来你感受到了什么?——都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叫忘我的爱。(板书:忘我的爱)

  G、总结:爸爸紧握妈妈的一个动作,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妈妈朴实的话语,虽然平平淡淡,但他们互相关心、体贴,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这份爱真是情真意切呀!

  (3)品读第九段

  大家看第九段,这是文章中写的最美的一段,大家再来细细读一读,看你有什么感觉?自由读——说说体会(感到静谧美好)——指名读——指导学生理解“探”字:多么感人的画面呀。我不忍心打扰他们,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的探了进来,轻轻柔柔的笼罩着他们。

《爱如茉莉》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走近爱

  1.师: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浸润在优美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你听出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学生回答)“茉莉”这两个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遍。(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方式)

  2.欣赏一组茉莉的图片。

  3.在一个漂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问妈妈:“真爱是什么?”妈妈竟指着这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如茉莉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生字,你能读准他们吗?谁来试一试?(出示生字)

  (强调:怔:扁口。)

  2.生字解决了,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你看,知道了课文讲了几个人物,干了什么事,再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茉莉是一种什么样的花?谁能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幽香缕缕 清香无比)师:这三个词概括出了茉莉的特征。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

  过渡:茉莉是一种平淡无奇的花,妈妈为什么说爱像茉莉呢?

  三、自主品读感悟爱。

  请你们捧起课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个段落,句子、词语或者是哪个字最能打动你,让你的心怦然一动。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师:有的同学读书习惯很好,能边读边划并且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与学生小声交流。)

  讨论交流: 师: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

  四、精读细节品味爱。

  师:通过刚才的默读讨论,相信同学们已经从课文中找到了许多爱的细节,谁先把找到的最受感动的场景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谈自己的感受,同一片段有不同感受的可以补充。)谁愿意先来谈。

  【预设1】我最感动的是第九自然段第二句。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爸爸非常关心妈妈,为了能让妈妈睡好,他坐着伏在床沿边睡了一夜。(课件出示:细节3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还有谁对这个句子有感受的?

  .【预设2】 “紧握着”这个词可以感受到爸爸非常爱妈妈。因为他知道妈妈有事肯定不会叫他,唯有紧握住妈妈的双手。(师:多体贴的紧握呀!读起这句话。爸爸握住的只是妈妈的手吗?)

  2.而爸爸握住的,不只是妈妈的手,更是妈妈的心,是平安,是一辈子的幸福,

  师:多深情的紧握呀,这分明就是明握着手,实在表达爱啊!你看,你们找到的是一个紧握的动作,一个普通的词语,拾起的却是一颗充满爱的珍珠。(板书)

  师:你还能找到这样的珍珠吗?

  【预设3】我从“恬静的微笑”感受到妈妈很幸福,很快乐。师:是的,被爱是幸福的,师爱更是幸福的。你们能读出这份爱的感受吗?

  孩子们,爱要慢慢用心体会,让我们再来看看这病房里的一幕吧!(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幕?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温馨感人 和谐 美好)爸爸妈妈真的睡着了吗?从哪里体会到的?(清醒含笑的眸子  妈妈的语言:你爸爸伏在床沿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妈妈没有睡,却为什么要装着睡着呢?(是的,爱就是相濡以沫,互相关心,彼此默默地付出。妈妈的假睡,不正是真爱的真实流露吗)带上你的理解,再动情地读一读。

  小结:真爱无言,大爱无声。这不正像这茉莉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吗?让我们把这份爱放在心间,一起动情地读读这感人的画面吧。(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被这样的场景打动了,才读的这么好)你看,不经意间,你也找到了一颗爱的珍珠,真了不起。

  【预设】第九自然段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爱?

  1.我从第一句可以感受到。我从这句话中的“叮嘱”这个词可以看出爸爸知道妈妈喜欢茉莉花,所以叫映儿带一大把茉莉花,从中看出爸爸非常了解妈妈、关心妈妈。(知道对方的喜欢,并且喜欢着对方的喜欢,这也是爱!爱就是相互间的知心。你也找到了一颗珍珠)

  2.我从最后一句也感受到了爱。从“悄悄”“轻轻柔柔”“探”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此时的阳光也是非常的温柔,仿佛也被这一幕陶醉了。此时阳光如同有了灵性,他也被这恬静温馨的画面感动了,这句景色描写恰恰反衬出爸爸妈妈之间浓浓的爱。(你看,你又找了一颗珍珠,老师也把他画在黑板上吧)

  (是啊,人有情时景也动情。同学们,当文中出现景物描写时,一定要用心去体会其中的感情。读书的时候要学会品味,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运用,借描写景物来表达某种感情,这就叫——借物抒情。).谁来美美的读读这段。课文中还有这样的方法吗?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17自然段。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谁能把这幅美妙的画面读出来?注意把你的感受表现在脸上,把你的体会融进你的声音里。

  【小结】爱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这情景交融的一段。

  过渡:还有哪里表现了父母之间如茉莉一般的爱?

  细节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预设情景:

  ①“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在妈妈的心里,不想爸爸受到一点委屈。也体会到他很了解爸爸,(相互了解也是爱啊,这是知心的爱)

  ②“本来、答应”看出:妈妈注重对爸爸的承诺,他们之间一诺千金。

  ③从声音“虚弱”可以看出来妈妈病的很重,但此时她想到的,竟是出差归来的爸爸能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想到的竟是爸爸会对自己的病情担心,却惟独没有想到自己。这种爱让我感动。你也找到了爱的珍珠。

  【小结】师:一顿普通的饺子,一声虚弱的叮嘱,平凡的小事,却饱含着真情。能把妈妈的这份爱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板书:语言)还有谁要说的?

  细节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师:读出爱了吗?从哪个词语体会到。

  情景预设:我从第8自然段感受到爸爸是那样爱妈妈。尤其是直奔这个词,让我体会到爸爸着急的心情。着急中就包含着爱。

  师小结:爸爸虽然没有说一个“爱”字,却用一个“直奔”的动作诠释了爱,爱就是这样的简单,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这不像茉莉吗?能把这份爱读出来吗?

  还有要说的吗?

  【预设】我从妈妈的话中读出了爱。妈妈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妈妈为了爸爸忍受了一整夜的痛苦,这也是爱。

  师:这也是一颗珍珠。你很用用心地在体会。妈妈这样,爸爸呢?我们来看看爸爸的话,你还会用新的感受。

  大屏幕出示: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妈妈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生1:我读出了爸爸非常爱妈妈,妈妈也非常爱爸爸。他们都在为对方着想。生2:我从中明白了为了能让对方睡着,爸爸妈妈一夜都没睡好。

  生3:这个夜里,他们都想着对方,都希望对方能睡得好,为了对方能睡得好,自己的辛苦微不足道!

  师小结:是呀,爱是相互的,你的心中有我,我的心中有你,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让我们同位间分别扮演爸妈的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

  【小结】这份如茉莉一般的爱,还是表现得这么简单!这么的无私,这就是真爱,真爱无私!(板书:真爱无私)

  此时,(课件出示)“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师:什么钻进了我们心中?“钻”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此时到底什么钻到作者心中?

  师:父母间浓浓的爱深入我们的心,也打动了我们的心。我们被这份爱包围着,感染着。这个“钻”字用得多么传神!老师相信,你们会读的更好——再齐读。

  小结:父母的爱,爱得那样深沉,爱得那样久远。就像那茉莉,幽香缕缕,绵绵不绝,难怪作者在结尾这样说:(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文章开头作者问妈妈真爱是什么?妈妈说:就如茉莉吧。作者确认为“这也叫爱”,可是现在为什么却要这么说?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爱如茉莉”?

  指导读:就让我们去体会作者那种恍然大悟,轻轻地说: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让我们再去触摸那无痕而又浓浓的爱意,深情的说: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五、总结学法,吟咏小诗表情。

  1.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语言的表白都苍白无力。爱就像茉莉,平淡无奇但有清香无比,举动无声却爱意浓浓。想一想,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体会到这感人的爱的?(先找出自己感动的句子,然后抓住自己最感动的字、词来谈感受)对,从一个个细小的情节,比如爸爸那紧握着的手,妈妈恬静的微笑虚弱的叮嘱……这就叫细节。(学生再次回答)如果我们把这每一个细节连起来,此时此刻,你们觉得爱是什么?(爱是担心,爱是牵挂,爱是关心,爱是理解,爱是知心)再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爱是时时处处的关心,爱不是外部的直接流露,而是内心默默的付出)

  如果老师再用红线把这些细节穿起来,你们看,像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用的方法,你能给她创造一个名字吗?(红线穿珠)真有创意,太有才了,以后同学们遇到类似的文章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2.指导学生创作诗歌。

  是的,我们通过这一串金灿灿的珍珠,深深体会到爱在心里,爱在细节中。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一定被这浓浓的爱感动着,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画画 写作文 讲故事 写小诗)当有学生说写小诗时,老师随即肯定地说:“这个想法比较好,就让我们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的感动吧。想一想,可以用什么题目?好,下面,就请孩子们沉下心来,围绕爱把自己的感动用小诗抒发出来吧。题目自己订。学生交流。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找到了爱,读懂了爱,而且我们在学习中还创造性地使用了“红线穿珠悟真情”“吟咏小诗表深情”两种读书方法。这再一次印证了我们五年级二班的班风:动手动脑,积极思维,勇于创新,赶,比、超。也……

  五、作业:

  见课件

《爱如茉莉》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材说明:

  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这是课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都说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相信不少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都曾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父母相爱吗?(板书:爱?)

  2、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夫妻,爱在哪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含蓄而优美的文章——《爱如茉莉》。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和有注音的字;

  (2)难读的长句子要读好停顿,避免读错词意。

  2、检查

  (1)记词语。

  橘黄色 嗔怪 叮嘱 怔住

  掏不出 静谧 浸润 睡眼蒙胧

  蹑手蹑脚 打哈欠 欣欣然 眸子

  洗漱 揉揉胳膊 缕缕 幽香 袅袅

  (2)句子。

  那是一个飘浮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

  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

  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3、指名分节朗读。

  4、四大组分角色朗读:“我”、“爸爸”、“妈妈”、叙述。

  三、理清文章脉络

  1、提问:本文中谁认为“爱如茉莉”?(指名读第四节、第18节)

  开始时“我”差点笑出声来,最后却由衷地信服和认同,这在结构上是文章的首尾呼应,而在内容上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让“我”改变看法的呢?

  2、分段

  第一段(1~5)写妈妈告诉“我”真爱像茉莉。

  第二段(6~8)妈妈答应包饺子给出差回来的爸爸吃,因生病住院要“我”买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却直奔医院。

  第三段(9~18)爸爸在医院为了照顾好妈妈伏在床沿而睡,妈妈为了让爸爸睡好,手脚麻木了也不愿惊醒爸爸。

  四、精读第一段

  1、文章在一开头就定下了含蓄优美的基调,指名分角色朗读。

  2、你觉得哪儿写得真好?读读说说。

  3、老师觉得有两个动词用得好极了,特别形象。

  (1)示范做“掏”的动作,请学生造句;

  (2)指名读第三节用“掏”的句子,问:秘密能看得见、摸得着吗?

  (3)比较“从她口中问不出秘密”和“从她口中掏不出秘密”,

  小结:用了“掏”字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摸到,因而也就使语句更生动形象了。

  (4)“咽”字教法同上。

  4、“我”咽下的话是?

  这说明?

  5、这是因为“我”对茉莉的印象停在4个字上——“平淡无奇”。

  爱可以“平淡无奇”吗?“平淡无奇”中也有爱吗?

  我们留待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指导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对茉莉的印象浓缩为一个词,那就是——平淡无奇,“我”听妈妈提出“爱如茉莉”这一说法时的反应是——(指名读第五节)

  2、出示咽下去的那句话“这也叫爱”,指名读并加标点。

  二、细数爱的体现

  1、生活中的日子常常平淡如水。而母亲的生病住院,如同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中,荡出了爱的涟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作者因为哪些事而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爱呢?请你概括地来说。

  2、爱,往往在细节,在一颦一笑中,在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里。接下来我请大家细读课文6—18小节,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爱的温度?请你在底下加点或者打圈。

  自读课文,圈画。

  3、出示:“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读妈妈的这段话,想想妈妈虚弱地说这段话时,特别要强调的是什么?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在这里,“爱”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

  4、妈妈虽然在病中仍然首先想到了爸爸,把爸爸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么在爸爸心里呢?(生找出相关词语读读说说)

  师小结:把对方看作生活中最重要的。

  5、师:(课件出示图:我推开病房门所看到的画面)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画面的内容或自己的感受。

  生:静谧美好的画面。 生:恬静的画面。 生:温馨的画面。

  师:文中是怎样来描述这幅图的,谁来读读。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此时此刻病房怎样?(美好)

  (2)作者笔下的阳光怎样?(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探”、“悄悄的”)

  (3)指名朗读,读出病房的美好。

  6、这一夜,爸爸睡得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那么,妈妈这一夜睡得好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爸爸妈妈时刻为对方着想。

  7、再读第九小节,爸爸妈妈都没有睡好,可是为什么他们会觉得如此美好呢?(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妈妈的“微笑”,这是高兴的笑、幸福的笑。)

  小结:为对方的幸福而幸福。

  8、齐读第九小节:“妈妈睡在病床上,……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三、读出“爱如茉莉”

  1、既然母亲爱父亲,为什么母亲还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爱在心头口难开;爱在心头落实在行动)她的父母对爱是如何理解的?或者是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的?

  2、“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妈妈为什么说爱如茉莉?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送进句子中感情朗读。)

  3、师:是啊,母亲认为“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更送来缕缕幽香”。这爱可以无声无息,无痕无迹,你留心了吗?

  出示小诗: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病中仍惦念着要为爸爸包的那顿饺子;

  爱是……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并交流。

  板书设计:

  17、爱如茉莉

  这也叫爱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赞美人世间美好情感的美文。文中从细节处一次次表现了父母之间真挚、深厚的爱情。茉莉花是全文的线索,也是借茉莉纯洁、朴实的特点来托物言志,赞叹这对普通父母之间的感情就如同这茉莉般感动人心,耐人寻味。

  考虑到这是第一课时,文章的篇幅较长,学生之前并没有充分的预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依然保留了感知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的环节。但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宜占用太长时间,否则重、难点就不够突出了。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我想通过“解题”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即:“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茉莉花”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

  在感受“爱”这个环节中,我侧重于让学生充分地读6-13节,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是课标一再提出的要求,我鼓励学生真实地谈谈自己为何而感动。并且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有闪光点的回答进行点拨、渲染和深化。我想,语文的课堂应从“一言堂”变为“众言堂”。我们不应机械化地拉着学生围绕我们事先安排好的教学设计跑,而应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对于茉莉花的特点,文中很明确地用三个词来形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清香。由于在6-13节细节中,学生已深刻体会父母的爱,因此,能轻松地浅谈这三个特点与“爱”之间的共同点,我相机总结。

  达到“解题”这个教学目标后,我引导学生对于“爱”的概念进行拓展和延伸――我们赞美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爱,无论是茉莉般朴实的爱,还是玫瑰般热情的爱……从而联系自己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爱”理解。通过这个环节的升华,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德育作用,而不能仅局限在课本的范围。

  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地方:课件设计不够新颖、板书的位置有些偏、语言方面可能还需日后的锤炼……作为年轻教师,可能我的反思不够全面,尚未看到其他的不足之处,若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会本着虚心求学的态度继续摸索,继续努力!

  课如茉莉——平淡中沁人心扉。

《爱如茉莉》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诗意

  弥漫

  缕缕幽香

  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爱如茉莉》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

  2、真切的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爱。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多种方法体会父母之间“如茉莉一般的爱”。

  教具:相关

  教学方法: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出示茉莉花)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认识了茉莉花,能用课文中的那些词语来概括茉莉花的特点呢?(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3、出示句子:茉莉( )平淡无奇,( )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

  谁愿意用适当的关联词语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4、师过渡,板书:?

  二、精读课文,品味真情:

  (一)品读6——8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受到妈妈、爸爸之间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读课文:

  3、汇报:

  ①“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吃不下去的。”

  A、(妈妈虽然生病了,可是她依然不忘记对爸爸的承诺,她担心丈夫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吃不下去,一定要女儿在爸爸吃完饺子之后再告诉她生病的消息。)

  是呀,爱是一份承诺,一份牵挂。

  B、有感情的朗读。

  ②、“然而……去医院。”

  A、 从“直奔”一词中,你能感受到爸爸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担心、着急)

  B、 你还能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每天)

  是呀,古语说的好“心有灵犀一点通”,爱是担心,是着急,是天长日久无微不至的关怀。

  (二)、品读第九自然段:(出示)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区别“探”和“照”。

  探;表示程度轻,用了拟人的写法,说明阳光也像女儿一样不愿意打扰这美好的画面。

  3、有感情的朗读。

  (三)、品读10——17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2、再读爸爸、妈妈的话,体会:

  爸爸真的沉沉的入睡了吗?你从哪里知道?那么妈妈呢?

  3、找一找表示爸爸动作的词语,体会。

  是呀,大爱无声,真爱无言,爱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相互之间的体贴。

  1 、茉莉送来的缕缕幽香钻到鼻子里,为什么也钻到心中?(不仅仅是香味,还有父母之间的真爱。)

  2 、有感情的齐读。

  (四)、品读18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用了两个“爱如茉莉”?(强调、感叹)

  3、这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教师小结:解决课前疑问,擦去问号。

  三、拓展: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心中默默的思考“爱”究竟是什么?同学们,在现在的 年龄,如果让你打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爱如(是)————。

  教师小结:同学们,如果现在你问我爱是什么?我会说爱就是挂在你们脸上的一个个会意的微笑,好了,要下课了,虽然走的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但爱永远不会和你们说再见的!它会永远围绕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留在我们心中。

  四、出示,结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