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念是圆的》

2024-01-09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1

  教学目标:

  1、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富的联想。

  3、诗中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七子之歌》导入

  2、谈话引题:

  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团圆节。诗人从月亮是圆的,想到自己的思念也是圆的,引出联想,表情达意。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一)朗读全诗

  1、先集体朗读。(老师评价,指出优缺点)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将海澄。浙江省金华县畈田将村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向往、追求和讴歌。

  (三)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xx年,是诗人晚期作品。诗人一生经历坎坷,人到晚年后,对亲情看得越来越重。此诗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四)题目解说:

  “我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情感上的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渴望团圆,渴望美满)……“思念”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情感寄托,是无形的,而诗人将无形的思念比成有形的圆,很形象。圆象征圆满,亲人的团聚。标题本身就已表达出本诗的主旨。

  (五)初步理解课文

  1、这首诗分两节:

  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该由不圆到圆。

  第二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与怀想。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第一节:

  a、1、2、3句说我的思念是圆的,很形象,中秋的月亮是圆的,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圆,都那么令人满意呢?

  中秋月圆常常是人不圆。

  b、由4、5句诗,联想到哪些诗(词)句呢?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6、7句启发人们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

  苏轼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应该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境了。

  d、明月朗照,你能联想到什么?

  2、第二节:

  a、第2句,诗人说“西瓜、苹果都是圆的”有何用意?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又是很甜的,这象征着亲人的团聚和欢乐。

  b、第3、4句,有何作用?

  诗人由眼前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都尽如人意,有团聚的欢乐就会有骨肉分离的痛苦。表达出作者渴望亲朋团聚的情感。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第5、6、7句,想到分离的亲人,看着中秋的圆月,你能对圆圆的月饼张口吗?你能吃出月饼的香甜吗?

  3、小结:至此,诗意拓展,诗人希望人和月一样,由不圆而圆,洋溢着渴望亲人团聚之情。

  四、课堂练习:

  1、比较阅读:

  将艾青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与苏轼的诗《水调歌头》比较阅读。同为思念亲人之作,但有诸多不同之处。请从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区别。

  2、迁移训练

  繁星

  露珠,

  宁可在深夜中,

  和寒花作伴——

  却不容那灿烂的朝阳,

  给她丝毫暖意。

  阅读冰心的这首小诗,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1、运用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

  2、搜集咏月的诗(词)句。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由《七子之歌》导入

  2、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 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4、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 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作业: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3

  学习目标:

  1、体味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欣赏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优美的意境;

  3、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和想象训练,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自学交流:

  一、 导入

  1. 月亮,一直 是文人墨 客笔下一个永恒的话题,你知道哪些咏月的诗句或佳句?(生答略)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谁能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 皎洁的月光射到床前,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3 .月白霜清,明月如霜,以霜色形容月光,写出了月色的清冷,而 清冷的月光又最容易触动人的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首咏月诗。

  二、 欣赏《十五夜望月》

  1.生自读

  2.生轻声吟咏,走进诗中,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3、比较《静夜思》和《十五夜望月》

  (望月 感秋 怀人 思深 情长)

  4、齐读,感情背诵。

  三、 欣赏《我的思念是圆的》

  1、 揭题:“圆”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就是完美,就是圆满,你能由这个“圆”联想到哪些成语或四字短语?(生答略)

  2、生自读。

  3、 艾青的思念为什么是圆的?这中间寄 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期盼?(生答略)

  (期待幸福 期待月圆人圆)

  4、 齐读,你喜欢这首诗吗?你觉得这首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一句最能拨动你的心弦,为什么?(生自由讨论)

  5、 再读这首诗,体味诗中那不尽的秋思,无限的遗憾。

  四、展示点评

  1、 这两首诗都由明月想到 了亲人,月圆人缺,诗中或多或少都表达了一种不能与亲人 团聚的遗憾之情,那么,你由空中的那一轮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2、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两句咏月诗,通过再造想象,将它们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

  五、达标检测。

  咏月的诗句欣赏: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 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 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 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 年何处看。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4

  武进剑湖中学 周云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  由《七子之歌》导入  

  2、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  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4、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  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5

  1.填空。①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苏轼,字________,号________,《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为思念其弟________而作。②《十五夜望月》是诗人为怀念友人________而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抒发了思念________之情;而________的《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则表达了渴望________的愿望。2.默写。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两句带有“月”的诗句,本文诗句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下面这首《凉州词》的解说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a.首句“远”、“上”二字,描绘出了黄河滚滚滔滔流向天际的雄浑景象,意境辽阔;第二句中,一个“孤”字,不但写出了高山环抱中的城堡处境的荒僻,也抒发了戍边士卒的孤独寂寞的情怀。b.第三句中,“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怨杨柳”是指吹奏名叫《折杨柳》的哀怨的乐曲;第四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明写了边塞的荒凉凄寒,暗写了统治者对戍边士卒的漠不关心。c.诗的前两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黄河、白云、高山等景物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壮阔雄浑的图画;后两句运用对比映衬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戍边士卒的同情。d.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悲壮苍凉而又韵味深远的意境。 5.(01年无锡)下面对《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6.(02·四川)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1)(2)题。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3·黑龙江)“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造情思,写出很多名篇佳作。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仲初、唐、《王建诗集》;子瞻、东坡居士、苏辙  ②杜郎中、亲人、艾青、祖国统一;2.不知秋思落谁家;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3.“明月别枝惊鹊”、“月出惊山鸟”、“明月万山头”。4.c5.a  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厚,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化的色彩。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6.(1)深秋晚景图(意近即可),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中形象的感受能力和联想能力,并能对诗中的形象加以概括。(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心情(意合即可)。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传达的情感的理解。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6

  基础题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6分)(1)息(    ) (2)下(    ) (3)娟(    )(4)宫(    ) (5)户(    ) (6)楼(    )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8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                (    )(2)不知秋思落谁家                (    )(3)酒问青天                    (    )(4)低绮户                        (    )(5)风归去                      (    )(6)清影                        (    )(7)何似在人间                    (    )(8)千里共婵娟                    (    )3.翻译句子。(6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6分)(1)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2)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3)________,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一诗成名。5.默写。(10分)(1)《十五夜望月》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调歌头》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0分)(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2)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    )(3)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4)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    )(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7.《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的第二节,作者采用怎样的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  8.请简要写出你读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体会。(8分) 综合题1.《十五夜望月》中,诗人是否怀有“秋思”?  2.“我的思念是圆的”,此处的“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基础题1.(1)qī(2)yàn(3)chán (4)què(5)qǐ(6)qióng2.(1)庭院中(2)秋天的情思,诗中指怀人的思绪 (3)端,拿 (4)雕花的窗户(5)驾(6)玩弄,欣赏(7)哪像是,怎比上(8)借指美好的月光3.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4.(1)仲初;唐(2)苏轼;东坡居士,宋(3)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5.略6.(1)比喻(2)排比(3)设问(4)反问(5)对偶7.采用对比的手法,把“团聚的人家”与“骨肉被分割”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对团圆的渴望。8.略(注意:答题时不能仅仅理解对子由的怀念,要突出词人的开阔的胸襟和由己及人,对天下千百万离人的祝愿。) 综合题1.诗人自己,作为“望月”者之一,究竟是否怀有“秋思”,诗里没有明说。从全诗的情调口吻来体味,诗人好像是既属望月者的行列,又跳出一般望月者之外,以第三者口吻抒感。这样写更增加了含蓄不尽、摇曳生姿的风调,显得更富遐想了。2.此处的“圆”即团圆、团聚的意思。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亲人团聚之情。等第评定参考意见:优: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团圆”的意思,即可评为“优”。良、中、下:参照“优”等标准酌情评定。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7

  武进剑湖中学 周云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 由《七子之歌》导入  

  2、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 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4、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 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8

  积累运用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填人名)。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3.________(填作者)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从时代来看,是一首现代诗。4.默写。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________?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⑤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⑥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________。5.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我欲乘风归去。7.注音。宫(    )  户(    )8.解释。①达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就文中的某一艺术特点自拟题目,并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月光幻想曲月光的美是画不出来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音乐呢?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像,终难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秦少游《踏莎行》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阳光明丽,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进入月光,便被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吗?我还是我吗?在人间,在仙境,还是在通往地狱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久置身月光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与她的绵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像中追逐,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做我的替身,到月光中飘忽,去历险,去陶醉吧。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颤颤的感觉隐约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片。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叶信笺在抖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笼罩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割舍地构成一种幽暗的粘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之境来了。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单,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着的庄稼地里,在井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动。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没有车辆的路边,黑黝黝的大树,一个汉子在伐木。他挥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壮健的肌肉。月光给他的肤色镀上一层青铜的光辉,阴森的潮湿……是吴刚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悠悠地闪烁。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念着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诗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现,冷僻而高远,且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塔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一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渐渐地消隐……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影影绰(    )  朦胧(    )颠簸(    )       匍匐(    )2.解释。①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这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哪一个字高度概括了月光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具体来说,月光之美体现在哪几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月光为什么是“遮遮掩掩,影影绰绰”的?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来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文中哪几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四节“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的“此”指代什么?用文中话加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仿照第九节“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再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1.唐  王建  2.水调歌头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天  明月  人生  3.艾青  4.略  5.①√②×  6.b  7.què qǐ  8.①达旦:到天亮。  ②兼:同时。阅读理解(一)1.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3.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5.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6.略  7.婉约  李清照  柳永(二)1.chuò méng  lóng  diān  bō  pú  fú  2.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3.拟人,以人的状态写月光的神秘性。  4.迷  5.幽深、荡人心魄、清冷、神秘  6.因为月亮常在云里穿行,常透过树缝照到树上。  7.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荒鸡的啼鸣。  8.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  9.略

《我的思念是圆的》 篇9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

  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 3、朗读 三、教学设计: 熟读或者背诵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月饼、月亮、团圆、思念)导入所学课文。 二、深入课文: 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说明理由。 共同欣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1、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2、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3、拨: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学意识的句子,找出,试分析。 4、佳句欣赏:分组讨论:阐明理由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分组讨论: (1)、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是圆的? (2)、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什么高度?   作业: 1、背诵并且默写《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这两首诗词。 2、试做一首中秋诗词。 3、做《一课一练》p15页